(獨家)台積電中國營收比重續降 比特大陸砍半、華為算能歸零
受益蘋果(Apple)、NVIDIA等美系一線客戶擴大下單,台積電第3季業績創高,也上修全年美元營收增幅至35%上下,估將挑戰1,220億美元。然而,據供應鏈業者透露,除了NVIDIA對台積貢獻快速放大外,值得觀察的是,中國晶片客戶名單與投片狀況。「連累台積」踩到美國禁令紅線的算能科技(Sophgo),2025年在台積電投片與營收已歸零,比特大陸佔台積電業績比重也已經剩下2%。
據了解,高度爭議且讓台積陷入違反美國法規疑慮的算能,先前遭起底,是華為藉其名在台積電投片下單,現已遭到美國政府制裁。
在2025年4月時調研機構TechInsights指出,華為在部分昇騰(Ascend)AI晶片中,採用包括台積電,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和SK海力士(SK Hynix)的先進零組件。當時台積立即發出聲明,強調自2020年9月中旬起,就不再向華為出貨,但近日TechInsights再度拆解華為昇騰910C晶片之後推斷,仍有部分晶片仍採用台積電、三星及SK海力士零組件。
而台積電也再次回應,TechInsights針對昇騰910C的分析,應是如2024年10月時所分析的一樣,使用的是當時的晶片,而非「最近才製造的晶片或是更先進的技術」。
確實如台積電所言,半導體供應鏈業者透露,算能在2023、2024年佔台積電營收約1%,2025年即全面歸零,也就是說,華為昇騰910C為2024年底所生產的晶片,在確定算能背景、且向美國政府回報後,台積電早已不再合作。
台積電目前對於中國訂單審核相當嚴謹,不會因為低於1%的訂單營收而冒險接單,受到美國政府嚴厲懲罰。也因此,中國客戶繞道投片下單台積電的策略已被阻斷,也加速中國政府重金投資華為、中芯,不計成本全力推進7奈米深紫外光(DUV)以下製程技術。
檢視現在的台積電十大客戶比重,已經能看到不少科技產業趨勢變化。台積電掌握現在的AI大局,法說展望也正向看待AI長期成長動能。
供應鏈業者表示,過去10年來,台積電的營收有四分之一左右來自蘋果,有了蘋果數百億美元挹注與創新技術推進,台積也才能同步擴大產能與拉升製程技術,拉開與對手群的差距。
10年後,台積電不再高度仰賴蘋果,蘋果砍單即可能重創營收的風險也開始分散。
隨著AI應用爆發,2023年佔營收僅5%的NVIDIA,2025年已大幅拉升至2成,與蘋果成為台積電兩大重要客戶,合計貢獻4成營收。
再加上超微(AMD)、高通(Qualcomm)、博通(Broadcom)、英特爾(Intel)、亞馬遜(Amazon)旗下Annapurna,以及聯發科,8家大廠佔台積電2025年美元營收比重超過7成,符合台積所釋出的美系客戶營收比重,也分散營運與生產風險,手機與高效運算(HPC)平台新品不斷推出,讓台積全年暢旺。
另佔台積電營收比重1~3%的業者,還有恩智浦(NXP)、Sony、Marvell、瑞薩電子(Renesas)等,隨著2026年起AI GPU與特用晶片(ASIC)需求估將全面噴發,多家雲端服務(CSP)業者也直接與台積電接洽合作,台積客戶營收比重也將再度洗牌。
備受關注的是,在美國禁令發布之前,華為海思曾以逾1成市佔,成為台積電僅次於蘋果的第二大客戶,華為禁令上路後,少了海思大單,中國業務佔台積營收比重明顯下滑,美國不斷收緊對中國的晶片、AI箝制,2025年第3季,中國客戶佔營收比重再降至8%。
供應鏈業者也透露,目前台積電十大客戶中,中國只有比特大陸入列,2025年比重也由前2年的近4%,估計已減至2%,主要也是收到美國管控影響。而紫光展銳、思特威(SmartSens)與豪威(OmniVision)等因非AI領域產品,持續在台積投片,但受限中國力拚自主化目標,須拉升在本土晶圓廠投片,因此訂單量未見增減,營收比重約在1%以下。
責任編輯:何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