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IDIA散熱擬導入「微通道液冷板」? 台系兩大陣營競爭浮現
AI伺服器散熱需求上升,業界盛傳,NVIDIA有意推動新的散熱技術,除了微通道蓋(Microchannel Lid;MCL)之外,也傳出將導入微通道液冷板(Microchannel Cold Plate;MCCP),都是為了因應Vera Rubin機櫃的散熱需求,兩大技術都是液冷散熱,也代表著AI伺服器「全液冷時代」來臨。這也意味著,台灣兩大散熱陣營將出現一場技術爭奪戰。
業者說明,不論MCL,或者MCCP,都是透過「微通道」技術,擴大液冷散熱的效能。然兩者設計與生產方式均不同,MCL是在現有的Lid上蝕刻微通道,不需原本的Cold Plate,而MCCP是用現行的Cold Plate,在其內壁將流道變窄,擴大接觸熱源面積,進而提高冷卻效果。
業者進一步指出,所謂MCCP,是將現有的Cold Plate內壁通道,進一步微縮,現行Cold Plate的通道寬度約150微米(Micrometer),MCCP的通道寬度僅80~100微米,透過該技術,解熱有機會較現行Cold Plate提高1倍。
MCL與MCCP的設計與生產方式不同,也牽涉到兩大散熱陣營的競爭,一為由Lid出發的均熱片廠,以健策為首,雙鴻及一銓也傳有相關技術,而MCCP採用現行的Cold Plate設計,並將其中內壁通道變窄,代表廠商諸如奇鋐、Cooler Master、雙鴻等。
業界對NVIDIA最終要採用MCL或MCCP的看法不一,主因Vera Rubin預計2026年下半才登場,業界傳出,Rubin晶片在2026年第1季才會在台積電tape out,屆時才會開始導入測試,最終不論哪一種散熱設計出線,NVIDIA現階段都在與廠商如火如荼地合作設計中。
業界指出,MCL因為涉及半導體封裝,其不論生產或測試,都更為複雜,然不代表NVIDIA不會採用,比較可能的劇本是,先由與現在Cold Plate設計類似的MCCP,在2026年登場的Vera Rubin先導入,而在2027年的Vera Rubin Ultra,將會導入MCL。
供應鏈業者也點出,除了生產製造更複雜,以及良率需要提升之外的問題。散熱業者說明,不論MCL或MCCP,都採用微通道設計,在散熱液體持續沖刷下,均會產生金屬微粒沈積,進而影響散熱效能。
也因此,近期業界傳出,NVIDIA正在與廠商共同開發其他散熱技術,諸如雙向直接液冷(Two-Phase Direct Liquid Cooling),或直接將伺服器主機板浸泡在冷卻槽的浸沒式散熱。
奇鋐、雙鴻、Cooler Master都表示,MCL或MCCP都有步局,不論客戶決定任何一種方式,都不會缺席,而健策表示,持續與客戶進行開發,然相關進度不便透露。
不論NVIDIA最後決定如何,有兩件事值得觀察,一為兩設計都是液冷,意味全液冷散熱時代來臨,二為NVIDIA都很積極參與散熱設計,甚至業界傳言,Vera Rubin的液冷散熱將成標配。
液冷散熱若成NVIDIA的標配,其影響很大,因為現階段由終端客戶:雲端服務商(CSP)、品牌廠或ODM決定的散熱設計與訂單,將會全數由NVIDIA收回管理,不僅衝擊散熱產業,對客戶及ODM的影響也極大,而散熱廠將會走向大者恆大的狀況。
散熱是否成為NVIDIA產品的標配,僅屬傳言未被證實,然而可確認的是,在Vera Rubin架構推出後,先進AI伺服器的「全液冷時代」將會來臨,而屆時也極可能帶動目前仍以氣冷散熱為主的ASIC伺服器,轉向擁抱液冷散熱設計。
責任編輯:何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