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越以環境綠能為核心推動從貿易到工程的永續轉型 智慧應用 影音
D Book
231
Microchip
DTindustry

崇越以環境綠能為核心推動從貿易到工程的永續轉型

  • 台北訊

崇越科技透過創能、節能、儲能三軸整合,協助客戶完成減碳轉型。崇越科技
崇越科技透過創能、節能、儲能三軸整合,協助客戶完成減碳轉型。崇越科技

在全球減碳與能源轉型浪潮下,半導體供應鏈不僅要追求效率,更須思考如何兼顧環境永續。崇越集團近年積極推動「環境綠能」事業,從半導體材料供應商轉型為整合型工程服務夥伴,並以「共融策略」與「三位一體」減碳系統為核心,開創企業永續競爭新局。

崇越集團副董事長兼永續長賴杉桂認為,環境是企業生命線的一部分,不只是口號。崇越的轉型始於服務客戶的需求。過去,崇越以材料貿易為主;但當客戶在建廠、環保與能源使用上面臨更高挑戰時,公司也逐步跨入工程與技術服務,從被動供應走向主動解決,形塑出「專業為用、成果共享」的企業精神。

崇越將半導體製程中的氟化鈣污泥轉化為人工螢石,做為鋼鐵業助熔劑。崇越科技

崇越將半導體製程中的氟化鈣污泥轉化為人工螢石,做為鋼鐵業助熔劑。崇越科技

從共融理念到三位一體策略  崇越構築減碳永續新架構

賴杉桂強調,崇越的共融策略並非單向服務關係,而是種共生思維。「我們希望與客戶共創價值,讓繁榮與融合並行。」這套理念也貫穿於崇越推動環境綠能的整體藍圖。他指出,環境綠能的範疇並不限於能源,更涵蓋水資源、廢棄物、生態多樣性與公司治理等面向。「永續必須內化於企業文化,才能外化為具體成果。」

目前,崇越已成立ESG委員會與四大工作小組,其中包括創新、友善環境、共榮社會與公司治理等不同分項,更導入SBTi科學減量目標與WELL建築標準的規範,實踐內服外用的永續精神。

而在落地策略上,崇越以「三位一體」系統為核心,透過創能、節能、儲能三軸整合,協助客戶完成減碳轉型。「減碳是目標,節能是手段,創能與儲能則是實現的系統工程,」嘉益能源執行長吳光曜說。他進一步解釋,崇越旗下三家公司的分工明確:光宇顧問負責規劃與碳盤查,嘉益能源專注創能與儲能方案,建越工程則負責施工與落地執行,形成從規劃到驗證的「一條龍服務」。同時,崇越推動 super ESCO 模式,讓企業以績效分潤方式導入節能工程,降低初期投資壓力。

「我們希望打造 prosumer 生態系,讓企業同時成為發電者與消費者,透過智慧能源管理系統實現供需平衡。」吳光曜指出,崇越的能源管理平台結合AI分析與雲端資料整合,能即時優化用電曲線、削峰填谷,為企業客戶實現成本與碳排的雙重減量。

從廢變資到氫能創新  崇越以工程實力實踐循環永續

除了能源領域,崇越也在循環經濟上展現創新力。吳光曜舉例,崇越成功將半導體製程中的氟化鈣污泥轉化為人工螢石,回收再用於鋼鐵與化學產業。「我們從客戶的痛點出發,把廢變成資,」他說。這項技術已協助客戶處理近4.4萬噸乾基氟化鈣污泥,回收率達99%以上,大幅減少天然礦產開採與環境負荷。同時,崇越也與國產集團合作,將CMP研磨污泥轉化為再生混凝土,其碳排量預估可較內政部混凝土碳排基準值降低約5成,為水泥業提供淨零示範案例。

賴杉桂補充,這些實例不僅代表技術突破,更象徵企業角色的轉變。「從貿易到工程,代表我們從被動供應走向主動創造價值,這正是崇越綠色轉型的核心。」

為因應AI時代的高能耗挑戰,崇越布局新一代能源技術。建越工程成為Bloom Energy認證EPC廠商,導入氫燃料電池系統,提供穩定低碳供電。「現階段可利用天然氣實現比台電電力減碳30%的效果,未來轉為綠氫後能達成零碳供電,」吳光曜說。這套系統將應用於AI資料中心、微電網與分散式電力場域,確保高運算環境下的能源穩定與永續兼顧,展現崇越對未來能源架構的前瞻思維。

全球與在地共融  崇越以文化推動永續

崇越的環境綠能業務已隨客戶腳步走向國際,目前在新加坡、馬來西亞與越南累積多項工程實績,並積極布局泰國、印度等新興市場。

吳光曜坦言,海外市場挑戰不少,包含當地法規、供應鏈協作與人才培育,但崇越的優勢在於能結合台灣成熟的工程經驗與系統整合能力,快速建立信任與執行力。「我們的策略是與在地夥伴共建生態系,讓綠能工程不只是輸出,而是共同成長,」他說。

對賴杉桂而言,永續不是外部壓力,而是企業文化的延伸,因此崇越內部也以身作則。他強調,永續不是終點,而是條持續共融的路。「我們希望崇越不只是半導體鏈的幕後夥伴,而是帶動產業走向淨零的推手。透過環境綠能與工程技術,我們要成為亞洲永續工程的標竿企業。」賴杉桂堅定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