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紅外光譜技術助力食品檢測 台灣超微光學模組廣受國際驗證
在全球食品安全意識持續提升、各國法規日益嚴格的背景下,能夠即時、快速且不破壞樣品的檢測技術,正成為食品與農業產業鏈的重要關鍵。其中,近紅外光譜技術(NIR Spectroscopy)因具備分析速度快、非破壞檢測、可攜帶性高與樣品前處理需求低等特性,近年在農產品與食品分析領域的應用快速擴張。
台灣超微光學(OtO Photonics,以下簡稱 OtO)研發的迷你近紅外光譜模組—RedBullet(RB)系列、GoldBullet(GB)系列與 SideWinder(SW)系列—涵蓋 900–1700 nm、900–2200 nm、900–2500 nm 等波長範圍,在水果熟度判定、原料品質控管與加工過程監測等多項應用中展現強大市場成長動能。其高靈敏度與低雜訊設計,加上支援模組化整合與完整SDK,使OtO產品持續受到當地外研究單位與設備製造商採用。
國際研究與應用案例
國際研究案例顯示,OtO的光譜模組已在多國獲得驗證與採用。在東南亞市場,當地盛產芒果、鳳梨、榴槤等熱帶水果,農業科技研究機構利用OtO近紅外光譜儀進行芒果甜度(TSS)與酸度(pH)的非破壞量測,建構成熟度與含糖量模型,協助產業大幅提升水果分類效率與品質一致性。
在中國,學術團隊採用SideWinder SW2520進行貽貝(淡菜)毒素檢測與牡丹籽油品質分析,將近紅外光譜技術導入食品安全檢測與油脂加工品質控管之中,降低潛在風險並提升檢測效率。
在歐洲,多國食品科學研究室則利用2500nm寬光譜範圍,對油脂氧化、蛋白質含量與加工穩定性進行精準測量。研究指出,此類近紅外光譜量測在速度與重現性方面,皆優於部分傳統化學分析方法。拉丁美洲多所大學亦將OtO模組整合入便攜式農產品檢測設備中,作為政府單位田間調查與農業輔導的工具,有助提升農產品生產效率與品質監測能力。
此外,OtO的光譜模組也在歐洲其他國家被應用於水果病害偵測與食品成分分析,提供即時且非破壞性的量測數據,為食安監控與品質管理帶來更高效率與更靈活的解決方案。
專家指出,全球食品檢測需求快速成長,模組化近紅外光譜設備已成為產業競爭焦點。由於各地市場對量測設備的需求差異顯著,能否提供可快速整合的光學模組與軟體SDK,已成為設備製造商縮短開發週期、加速產品上市的關鍵。
OtO模組具備小型化、高靈敏度、低雜訊與高整合度等優勢,使客戶得以在既有系統架構上快速導入近紅外光譜量測功能,進而開發各式應用儀器,包括手持式檢測儀、便攜式分析器,以及工廠自動化分選線上的在線檢測設備。
研究與產業實務應用顯示,OtO的近紅外光譜模組能在多種場域提供穩定且高可信度的量測結果,有效支持食品企業進行快速而精準的品質管理,其應用領域涵蓋水果成熟度判定、穀物成分分析、油脂品質評估與食品安全篩檢等面向。
除研究領域外,OtO亦積極與食品設備商合作,導入自動化光譜分析技術。近年來,其模組已被用於糧食水分量測、肉品蛋白質分析、油脂品質監控等應用,並逐步被亞洲、北美、澳洲與歐洲等地企業採納。業界普遍認為,這類跨領域合作不僅推動近紅外光譜技術加速走向量產與實際應用,也協助食品企業在全球供應鏈挑戰下,更有效監控品質、降低損耗。
OtO表示,公司將持續投入高靈敏度光譜核心技術研發,並深化與設備廠商、農業研究機構及食品企業的合作,加速推動快速檢測技術於更多場域普及。隨著食品安全與永續農業持續受到全球重視,近紅外光譜技術需求可望持續攀升,而台灣在光學與精密製造上的優勢,也將使OtO在下一代食品檢測解決方案中扮演關鍵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