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源科技以技術為本 創新驅動布局全球 智慧應用 影音
D Book
236
Digikey microsite
DTtechmem

亞源科技以技術為本 創新驅動布局全球

  • 周建勳台北

亞源科技越南新廠10月底即將開幕。亞源

亞源科技越南新廠10月底即將開幕。亞源

全球電源供應與新能源產業激烈競爭,亞源科技(Asian Power Devices;APD)以堅實的創新研發實力與獨特的組織文化,穩居台灣電源產業前段班。面對產業升級、國際市場擴張與營運規模成長等多重挑戰,亞源以高效團隊創新驅動組織進化,鞏固持續競爭優勢,成為業界關注焦點。

高效團隊深厚技術  啟動全球布局

亞源集團自1994年成立以來,即承襲董事長1978年創立飛瑞(Phoenixtec Power)奠定的深厚技術基礎與產業資源。飛瑞在UPS電源領域的領先地位,為亞源集團的創立提供堅實的研發團隊與產業經驗。2007年,飛瑞被美國電源大廠伊頓(Eaton)收購,亞源以自主品牌重啟,迅速成為台灣電源供應器(power supply)市場支柱,客戶涵蓋全球知名電子代工大廠,例如電子五哥與醫療設備企業。

隨著產業環境變遷,亞源集團近年開啟新能源產業布局,推出太陽光電逆變器(PV inverter)產品線,旗下品牌新望(PrimeVOLT)深耕台灣市場,以技術品質奠定市場領先地位。集團在中國成立的盛能杰(Senergy),提供客製化逆變器與儲能解決方案並逐步有序的朝全球重點布局經營。

500名研發勤創新  驅動競爭優勢

亞源目前員工約3,500人,其中有500名專注研發,顯現集團對技術創新的高度重視。集團於汐止、桃園、深圳三地設有研發中心並持續在越南、深圳等地擴建生產基地,形成橫跨亞洲的研發與製造網絡。此一龐大的研發團隊,不僅為亞源帶來強大的產品創新能量,也支撐其在電源供應器與太陽光電逆變器市場的領先地位。

其中,新望憑藉深厚技術與市場口碑,目前已經成為台灣太陽光電逆變器產品的標竿,屢獲能源署「優質太陽光電產品金能獎」肯定;盛能杰則以客製化優勢與靈活解決方案,成功在中國與海外市場拓展業務。

以技術為本  沒有標竿的經營哲學

現任總經理蔡嘉明擁有超過10年以上的電源產品研發與跨國管理經驗。蔡嘉明歷經飛瑞、伊頓等多家國際電源企業,累積深厚的產業視野與管理實踐經驗。她強調,亞源以技術為本、創新驅動,專注ODM經營,發展有利可圖的經營模式,從差異化中賺取利潤,不參與OEM與自有品牌競賽,避免與客戶形成競合關係。

領導風格上,蔡嘉明在親和中展現自信,決策特質果斷但嚴謹。她強調「沒有標竿」的經營哲學,認為亞源應以技術導向為核心,持續優化良好的組織結構與營運流程;不管在台灣或大陸的事業,都要變成價值企業永續經營。

蔡嘉明強調,價值企業要有良好結構,同事從工作中應可獲得價值與專屬技能;有緣一起工作就是緣分,她的經營沒有高大上的目標宣示,但求務實美好把企業經營得幸福永續有價值。這種自主與堅持,正為亞源集團建立起獨特的競爭定位。

亞源越南新廠自動化產線, 提升生產效率。亞源

亞源越南新廠自動化產線, 提升生產效率。亞源

組織文化單純  注入靈魂與凝聚力

亞源集團強調企業在最適規模,持續穩定經營最不複雜,同時,從上到下技術導向,工作單純沒有派系鬥爭,蔡嘉明自信的笑說,「複雜的人來到亞源工作,發現想太多太複雜根本起不了作用,過不久就變單純」。正如加拿大學者亨利・明茲伯格(Henry Mintzberg)所言:「沒有明顯文化的組織,就像沒有明顯個性的人,對外多半呈現出骨肉勝過心靈的成分。」亞源集團以其鮮明的組織文化,正為企業注入靈魂與凝聚力。

集團鼓勵員工滿足客戶客製化要求,主動發掘問題、提出創新方案,透過跨部門合作推動產品研發與流程優化,這種開放與信任的氛圍,促使團隊始終能快速回應市場變局,持續保持高效運作;重視人才培育與知識傳承,目前與雲科、臺科,甚至越南當地大學都有產學合作,致力將產業經驗與技術能力內化為組織核心競爭力。

用人唯才離職率低  缺工問題不大

缺工是當前所有科技大廠共同面臨的問題,但在亞源問題不大。蔡嘉明指出,大陸亞源的事業因為產業非資本密集加上經營很努力且都導人自動化,深圳離職率2-3%。她認為,人員流動率低主要與薪資待遇福利比較好有關,好到連新普也吃驚;不過台灣工科人才不好找,產業特性致集團人力偏老化,將來越南廠可能會碰到相同問題,將預做部署因應。

不管缺工狀況如何,亞源用人唯才,蔡嘉明說,新望從以前公司過來的老同事不少,這在兩岸現況看來更顯不易。她認為主要就是老闆親和授權、企業在最適規模持穩經營,工作環境不複雜帶來的魅力。

國際布局策略更新  目標打世界盃

面對中國市場競爭白熱化,亞源集團積極進行國際布局,將發展重心從中國擴展至全球。盛能杰以中國為基礎,逐步拓展海外業務,並針對各地市場需求調整服務模式。集團新建的越南廠預計2025年10月底開幕、深圳廠2026年第1季喬遷並擴大產能,既可因應當前任務環境演化需要,更有助亞源全球供應鏈再優化。其中,亞源策略跟隨電子五哥到越南設廠,目標就為產品銷往美國布局。

蔡嘉明指出,目前越南新廠與將來的深圳廠都先只生產power supply。其中,亞源深圳新廠規劃為智慧工廠(Smart Factory),導入工業4.0基礎的自動化設備,已取得智慧製造3級認證。做為製造中心對今後集團的能力建立、AI技術發展與自動化,游刃有餘。

在國際市場開拓過程,亞源秉持「技術取勝、專業經營」原則,透過高質產品與客製化服務,穩健拓展全球客戶網絡。集團目前兩大BUs將持續在選定的策略市場持續精進產品與服務,同時加強產業鏈結與技術交流提升全球競爭力,「目標不只在台灣,還要打亞洲盃、世界盃」。

看好營運前景  穩健調升營收目標

目前,亞源集團營運規模約新台幣100億元,蔡嘉明認為,這規模有利於管理效率與企業氛圍,既能維持獲利,同時可以靈活應對市場波動。她坦言,疫後供應鏈變動與產業景氣影響,加上川普(Donald Trump)2.0效應,使經營環境更趨複雜,但集團仍以穩健步伐持續擴張。

展望未來,蔡嘉明表示將在既有資源基礎上帶領業績攀升,看好集團前景,設定未來營收目標,上看150-300億元;同時,將在適切時機提出上市計劃,尤其,大陸事業因有員工入股,上市承諾將在企業與員工雙贏前提下,力求實踐。

亞源科技電源深具市場競爭力。亞源

亞源科技電源深具市場競爭力。亞源

持續創新  高效團隊注入美麗顏色

為實現持續成長,今後將持續投入年營收8-10%深化研發與布局,強化策略合作以共同研發結合資源抗衡中國捲得太厲害的市場;面對產業數位轉型與綠色能源浪潮帶來的機遇,亞源將以業內「獨一無二」的台商優勢身分,串聯非紅供應鏈以取得競爭優勢,拓展多元服務。

亞源集團「具有自己獨特的做事方式,這使他們能創造出一種打動人心的組織文化,為他們的組織結構注入靈魂,就像用染料在清澄的液體中注入美麗的顏色」。很明顯的,亞源集團正是Henry Mintzberg筆下的高效團隊。更多資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