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dence展望晶片設計未來:準備迎接「虛擬工程師」時代! 智慧應用 影音
D Book
236
Digikey microsite
Event

Cadence展望晶片設計未來:準備迎接「虛擬工程師」時代!

  • 吳冠儀台北

Cadence系統驗證事業群資深副總裁暨總經理Paul Cunningham博士,以「運用代理式人工智慧因應智慧系統設計挑戰」為題,探討晶片與系統開發所面臨的挑戰,分享如何結合最新的AI代理與智慧設計引擎,來加速並最佳化設計流程,推動電子設計邁入新時代。Cadence
Cadence系統驗證事業群資深副總裁暨總經理Paul Cunningham博士,以「運用代理式人工智慧因應智慧系統設計挑戰」為題,探討晶片與系統開發所面臨的挑戰,分享如何結合最新的AI代理與智慧設計引擎,來加速並最佳化設計流程,推動電子設計邁入新時代。Cadence

重量級EDA供應商Cadence益華電腦的年度使用者大會CadenceConnect Taiwan 2025於8月下旬熱鬧登場,以「Where Inspiration Meets Innovation」為主軸,邀集來自半導體、系統與AI領域的技術專家分享最新趨勢應用案例,並展現Cadence的EDA工具在協助工程師因應AI時代日益複雜的從晶片到系統設計任務之同時,如何運用AI智慧功能持續強化各種工具的效能,以加速設計流程並進一步提升設計成果品質。

Cadence台灣總經理宋栢安在開場致詞中表示:「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進,從晶片設計到系統實現,創新成為制勝關鍵;」他進一步指出,AI已深刻融入大眾日常生活,「不論是透過ChatGPT與AI對話,或是讓AI 生成程式碼,這些都在顛覆我們對軟體開發的想像;」因此工程師的價值必須轉向創意與靈感,而非重複性的程式撰寫。

對此他特別呼籲與會聽眾關注設計驗證(Verification)步驟,寫程式已不再是唯一核心技能,更重要的是如何驗證所寫出來的設計能被正確實作並高效運作;而Cadence提供的設計實作工具已經支援高度自動化,也持續強化驗證工具的自動化與智慧功能,讓設計工程師能將更多時間與心力放在測試平台(TestBench )的完善,加速創新成果的實現。

半導體市場與AI基礎建設的爆發式成長

接下來的專題演說由Cadence系統驗證事業群資深副總裁暨總經理Paul Cunningham博士,以「運用代理式人工智慧因應智慧系統設計挑戰」(Harnessing Agentic-AI to Address the Challenges of Intelligent System Design)為題揭開序幕,探討晶片與系統開發所面臨的挑戰,並分享如何結合最新的AI代理與智慧設計引擎,來加速並最佳化設計流程,推動電子設計邁入新時代。

Cunningham博士首先指出,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預測已從2024年的9,500億美元上調至1.2 兆美元,僅一年間就有2,500億美元的成長,背後最主要的動力就是AI資料中心與運算需求。他形容當前的AI基礎建設就如同25年前的網際網路,只是起點,未來AI還將滲透至行動裝置、機器人、自駕車與醫療健康等應用領域,甚至帶來數兆美元的新市場。

然而,機會與挑戰並存。AI晶片規模已經超越數百億顆電晶體,例如NVIDIA最新一代的Blackwell架構晶片電晶體數量高達2,000億以上,業界預期在本世代結束前,單一系統的電晶體數量將突破1兆。這意味著設計方法、製程技術與封裝架構必須全面革新,推動產業跨入「後摩爾定律」時代。

面對設計日益複雜的挑戰,Cadence提出了「智慧系統設計」(Intelligent System Design)的三層策略。首先,在核心層,公司持續以EDA工具與演算法為基礎,透過數學與實體模擬來驗證與優化晶片設計,確保設計定案前的正確性與可靠性。

進一步延伸至系統層,Cadence 將設計範疇從晶片擴展到封裝、電路板乃至完整系統,協助客戶進行跨層級的最佳化設計。而在AI與加速運算層,則結合人工智慧與異質運算資源,讓設計工具能在最適合的硬體平台上運行,以全面提升效能並加快設計週期。

「很多人應該都聽過所謂的數位分身(Digital Twin),它本質上就是某種事物的運算模型。而事實上,這正是我們在 EDA 與半導體領域早已做到的事情,例如一顆內含2,000億電晶體的晶片,在實際製造前,我們就能透過完整的設計與模擬流程確認它能正常運作;」Cunningham博士指出,未來這套模式將延伸到汽車、航太甚至醫藥領域,實現實體世界的數位化模擬,推動「虛擬藥物實驗」與「自動化製造」的可能。

從3D封裝到虛擬工程師:設計方法的全面轉變

隨著AI晶片走向異質整合與3D IC架構,Cadence已將完整設計與驗證流程整合至新一代Integrity 3D-IC平台,涵蓋數位、類比設計,到電源、熱效應與應力模擬,形成單一「設計駕駛艙(cockpit)」。這不僅縮短設計週期,也有助於解決散熱與翹曲等先進封裝難題。此外Cadence也與NVIDIA攜手打造專用超級電腦,加速包含各類模擬運算任務。

另一方面,AI也正深刻改變EDA工具的使用方式。Cunningham博士表示,Cadence自2016年開始將機器學習導入設計流程,如今已有超過5成工具運用AI最佳化運作,預計兩年內將達9成。更關鍵的是,EDA工具正在從「最佳化AI」邁向「對話式AI」,未來工程師可直接以自然語言與工具互動,逐步演進到「工具彼此對話、自動協作」的階段。

他也大膽預測,最終晶片設計將邁進運用代理式AI實現「虛擬工程師」的全新時代,使用者僅需以自然語言描述對晶片的需求與規格,設計工具的AI代理功能就能自動完成從架構、布局到驗證的完整設計流程,一位人類工程師(或是非工程背景的使用者)未來甚至可指揮數十甚至上百名「虛擬工程師」協作;這除了將是能大幅加速複雜IC設計流程的重大突破,也能有助於半導體產業界突破人才短缺的瓶頸。

Cadence的AI生態布局與未來藍圖

為了實現這一願景,Cadence正積極部署AI平台JedAI,扮演各種大型語言模型(LLM)與工具之間的中介溝通角色,讓客戶能依需求選擇在本地或雲端執行,整合公司內部的專有資料與知識庫;這將成為電子設計邁向代理式工作流程(Agentic Workflow)的重要基礎。

在應用層面,Cadence已推出多個AI驅動的工具平台,包括SoC設計布局平台Cerebrus、驗證工具Verisium 以及類比/混合訊號設計工具Virtuoso Studio,並持續開發支援VS Code的外掛,結合傳統工具與AI生成能力,提升RTL設計與測試自動化效率。

Cunningham博士也提到,這些技術正逐步組裝成「自動化造晶片」的藍圖,未來只需下達「設計一顆具備特定功能的晶片」的指令,AI就能自動生成完整設計,甚至完成效能與功耗的最佳化。他強調,已經完成了許多驚人的突破,但這仍然只是開始;眾多衍生專案可能需要2~5年才能成熟,但絕對具備可行性;有很多機會就在眼前,這是非常非常令人興奮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