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通奪OpenAI生意只是陳福陽起手式 「三大廠」字節跳動、蘋果、xAI訂單緊隨其後
網通晶片大廠博通(Broadcom)發表財報同時揭露對未來營收的樂觀預期,博通執行長陳福陽直言,已經從「非CSP大廠」新客戶取得100億美元的特用晶片(ASIC)量產訂單。而DIGITIMES更掌握到,還有三大重點業者大單在後,包括字節跳動、蘋果(Apple)、xAI,業界更解讀,這將強化博通與NVIDIA分庭抗禮的底氣。
據指出,OpenAI用的ASIC預計2026年正式量產,這也是博通第4個正式進入量產的大客戶,隨後就有消息指出,此神秘客戶應是傳聞要開發自家晶片已久的OpenAI。博通與OpenAI方面都沒有針對這項說法多做回應,但熟悉博通ASIC開發進度的人士透露,博通奪下OpenAI大單應該屬實。
早在2024年,OpenAI就傳出準備跟著各大CSP的腳步,配合自身的實際運算需求,來開發自研晶片,而博通將會為OpenAI操刀。晶片界人士指出,OpenAI的相關產品開發,據傳過程並沒有出現太大的問題與阻礙,因此很快就通過各項規格測試。
加上OpenAI目前在AI模型軍備競賽中,確實需要全面加快各項工具的到位速度,因此決定在2026年正式進入量產,符合各界預期。市場也普遍預測,實際量產時間點約在2026年下半,也不排除有機會提前幾個月放量。
據了解,除了OpenAI,博通目前手上已知的ASIC量產訂單,主要來自Google、Meta和字節跳動等公司,其中又以Google的需求規模最龐大,而在OpenAI之後,還有好幾個大客戶隨後,有可能在產品開發確定沒問題後,和博通簽下量產訂單。
其中除了字節跳動的第二代ASIC訂單,Musk創辦的xAI,以及蘋果等大客戶的雲端ASIC產品,可望在明後年陸續量產,其中字節跳動的量產時間,也可能落在2026年,xAI和蘋果的產品則可能會在2027年。
若加上CSP大廠Google和Meta後續幾代的產品,也可能在2027~2028年間,逐步接棒進入量產,字節跳動與OpenAI在2026年的新品量產後,後續也已確定有新的晶片案開發中,量產時間初估在2028年之後。
未來幾年對於博通來說,雲端ASIC的量產訂單確實收穫豐富,也無怪乎,博通在財報會議上,對於整體AI晶片的後續需求,抱持極樂觀的態度,這點與Marvell似乎形成對比
這些訂單若順利、準時落地量產,也更加確立博通在雲端ASIC的強勢領先地位。雖然聯發科在Google和Meta這兩大CSP客戶身上,都有搶到AI推論ASIC的訂單,Marvel和世芯等競爭對手也掌握著AWS、微軟(Microsoft)、英特爾(Intel)等客戶的訂單,但博通的客戶數量以及品質,還是更勝一籌。
博通光是手握OpenAI、Google、xAI等積極發展AI大模型的關鍵客戶訂單,就確定在未來的AI軍備競賽中,繼續生意興隆。
各大客戶雲端ASIC需求在未來幾年大量竄出的情況,也讓市場認為,博通將會是整個AI晶片市場上,最有可能威脅到NVIDIA市場地位的業者。
不過半導體相關業者直言,GPU和ASIC或許在一開始會有一些相互取代的效應,但長期來看仍是相輔相成的關係,NVIDIA和博通在兩個市場各據一方,其實都沒有往另外一邊跨入的必要性,在於網通晶片端的競爭關係,反而才更加激烈一些。
責任編輯:何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