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cc+國際太空新創計畫:共建全球太空產業生態系統
憑藉半導體與精密製造的深厚實力,台灣被視為快速成長的全球太空產業中的「天然盟友」。目前台灣已具備將電推系統送上太空的實際經驗,展現本土在衛星工程與關鍵技術上的進展。
在此基礎上,政府積極推動太空產業發展,結合電子產業的堅實能量,為國際太空新創與台灣產業合作開創更廣闊的發展契機。
由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推動的TAcc+ Taiwan Accelerator Plus(TAcc+)「國際太空新創來台落地培訓計畫」(International SpaceTech Startup Supporting Program)已邁入第三年。今(2025)年透過全球徵案與遴選機制,招募15家具備拓展亞太市場企圖心的國際太空新創企業,於台灣展開為期4週的交流活動。這些新創在計畫期間與在地企業、研究機構及大學進行深度交流,並串接台灣供應鏈與新創生態系,加速其產品與技術落地及規模化發展。
在執行上,由工研院產業服務中心擔任主要推手,負責協調與台灣企業夥伴的各項交流活動,促成商業連結,並確保每一家來台的新創公司都能與最適合的在地產業利害關係人建立策略性接軌。
TAcc+專案執行專員王絜表示,除了文化體驗之外,真正吸引國際新創持續關注台灣的關鍵,在於台灣整體環境所展現的「磁吸效應」。她指出:「當人們親身感受到台灣的開放氛圍、創新能量與合作精神時,就會開始看到這裡具有長期發展與創造影響力的真正潛力。」
Magdrive:次世代電力推進 開啟軌道任務新篇章
來自英國的Magdrive專注於開發以金屬推進劑為基礎的次世代太空推進系統,並希望透過台灣供應鏈的製造與技術優勢強化產品能量。其推進器採用貴金屬固體作為推進劑,能產生高推力與高效率表現,支援軌道維修、組裝及太空製造等新型任務。Magdrive的專利設計融合化學與電力推進的特性,兼具高能量密度與小型化優勢,特別適用於小型衛星與新興太空任務應用。
2025年6月,Magdrive的推進器搭載於Transporter 14任務中的D-Orbit ION,完成軌道測試,達成重要里程碑。展望未來,公司將邁入全面商業化階段,並預計於2026年進行多次推進器發射任務。
在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覽(TADTE)及訪台活動中,Magdrive與四家台灣企業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展現深化合作的強烈意願。公司長期計畫在台設立亞太區域辦公室,並表示看好台灣半導體產業在高效電源管理技術上的潛力,期望透過跨領域整合打造具規模化的次世代推進系統。
TakeMe2Space:印度與台灣共同開發可負擔的太空門檻
來自印度的TakeMe2Space雖仍處於前種子輪階段,但已開始產生收入,並將台灣視為策略性共同開發夥伴,而非單純供應來源。公司希望運用台灣在精密製造、高密度PCB及衛星散熱管理的專業優勢。
TakeMe2Space特別讚揚台灣企業與大學的高效率與開放性,並強調學研單位在協助產業商轉太空技術上的關鍵角色。
目前公司正積極與鐳洋科技、張量科技及成功大學等單位洽談合作,並已與其他台灣企業簽署兩份MOU。TakeMe2Space為台灣夥伴帶來的獨特價值在於其衛星具備軌道AI與酬載部署能力,結合高頻率的發射機會,可協助雙方更快且具成本效益地進入低軌市場。
此外,公司也規劃與台灣大學共建創新實驗室,加速次系統原型開發與測試,建立印台雙向創新循環,結合雙方在技術與製造的強項。
Stars Edge:透過台灣夥伴關係擴展超低軌衛星星座
英國的Stars Edge專精於超低軌(VLEO)衛星技術,並將台灣定位為其亞太區發展的重要樞紐。在駐台期間,公司與大學、政府機構及業界進行密集交流,涵蓋天線、元件製造、衛星營運與終端應用等完整供應鏈,展現其深耕台灣太空生態的長期計畫。
其重要成果之一,是與台灣公司SpaceVLEO簽署MOU,雙方將共同探索通訊衛星星座的開發,凸顯台灣不僅具硬體能力,更能進行系統層級的整合與創新能力。
目前Stars Edge亦正與台灣業者洽談酬載搭載、運算技術及地面站支援等合作機會,期望結合台灣的精密工程與電子製造優勢,加速推出具規模與成本效益的超低軌解決方案。
展望未來,公司正評估在台設立大型製造與研發中心,作為亞太區生產與技術重鎮。Stars Edge表示,台灣兼具技術實力、政策支持與區域連結力,是實現全球衛星通訊願景的理想夥伴。
Kepler Aerospace:整合衛星與無人機的雙重用途創新
印度的Kepler Aerospace已連續四年為印度國家太空機構執行任務,並承接印度國防部的情報衛星專案。在本次來台計畫中,Kepler強化與台灣國家太空中心(TASA)及既有夥伴的合作。不同於多數新創僅簽署MOU,Kepler正邁向與台灣廠商簽訂正式合約,展現長期合作的決心。
Kepler強調無人機與衛星的互補性:無人機提供「區域性資料蒐集」,衛星則進行「全國性資料蒐集」。透過整合,可快速建立完整且精確的態勢資訊。公司也計畫利用衛星星座進行遠端無人機操作,推動NTN 6G D2D等前瞻應用。
Kepler認為台灣完善的資通訊產業與成熟的航太供應鏈,是推動軍民兩用應用的理想夥伴。公司特別關注台灣無人機開發商與半導體業者,期待共同開發安全通訊模組與新世代航電系統。
展望未來,Kepler計畫將其解決方案導入台灣的國防、電信、海洋與漁業領域,並與學界合作開展聯合研發,提升衛星分析與無人機—衛星互通技術
TelePIX:運用SatCHAT結合AI驅動地理空間情報新應用
南韓的TelePIX透過SatCHAT平台,結合大型語言模型(LLM)進行衛星影像分析,提升資料可及性與應用效率。公司認為台灣在立方衛星、微衛星與光學酬載領域的積極投資,使其成為理想合作夥伴。
在訪台期間,TelePIX採取三大策略推進合作:與台灣企業與研究機構共推衛星任務;將台灣定位為解決方案拓展亞洲市場的區域樞紐;並建立長期的技術與人才交流基礎。
目前公司已簽署多份保密協議(NDA),並與台灣光學專業廠商展開初期討論,評估建立潛在合作關係。其自研處理器TetraPLEX也引起台灣業者關注,期望導入以強化衛星資料處理效能。
為提升多語應用能力,SatCHAT正擴展語言支援,除英語、韓語與印尼語外,也將導入中文功能。透過LLM技術,平台可更有效率地分析影像資料,並提升多國合作的可行性。
同時,TelePIX亦強調其在先進光學酬載開發方面的技術優勢,持續推動影像系統創新,並積極尋求與台灣業者共同打造完整太空解決方案。
Stellar Kinetics:為衛星產業提供靈活的發射服務
來自紐西蘭的Stellar Kinetics,是一家專注於小型衛星發射服務的新創公司,具備火箭設計、製造與發射能力。公司的經營理念是「採用市場上最優質的產品」,融入其火箭中,而台灣供應鏈的品質正符合此方向。因此此次來台,與台灣多家軟硬體供應商進行交流,以探索將台灣航太級電子、結構零件與嵌入式系統整合至下一代發射載具。
TAcc+計畫更促進了國際間的跨界連結,Stellar Kinetics指出,目前形成了一個「正在成形的生態系統」,許多專案由兩家國際新創與一家台灣企業共同合作,從酬載設計、火箭整合到發射與後端應用,打造完整產業鏈。
Stellar Kinetics視台灣不僅是供應鏈基地,更是拓展亞太市場的戰略樞紐。地理上鄰近南韓與日本,再加上政府對太空產業的政策支持,使台灣成為極具吸引力的區域據點。此次來台期間已簽署多份MOU,為長期合作奠定基礎,並彰顯台灣在全球發射市場中角色的重要性。
Agnikul:3D列印引擎開啟新世代火箭推進
印度的Agnikul專注於3D列印火箭引擎與推進系統。在訪台期間,公司已與國家太空中心(TASA)簽署引擎測試保密協議(NDA),並計畫與Eta Technologies簽署針對高功率電池的合作協議。
公司正在尋找在航電、晶片製造、飛行電腦與複合材料等領域的合作機會。其長期策略包括自製飛行電腦IC,並與台灣廠商合作開發推進系統、高功率電池與結構複合材料。
Agnikul指出,台灣成熟的半導體生態有助於將客製晶片整合進火箭航電系統,大幅提升極端環境下的運算效率與穩定性。同時,公司也看好台灣複合材料供應商的技術潛力,期望共同開發輕量化、高強度結構件,降低發射成本並提高任務頻率。
台灣是太空產業未來的關鍵建構者
TAcc+國際太空新創來台落地培訓計畫已促成多項具體成果,展現全球太空產業正邁向跨國合作與創新共構的新局面。對Magdrive、TakeMe2Space與Stars Edge等國際新創而言,台灣已不只是供應鏈夥伴,而是全球太空創新的關鍵推手。憑藉半導體、電子與精密製造的堅實基礎,台灣正持續強化其作為亞太區太空產業樞紐的角色,成為推動全球太空科技發展的重要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