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股英特爾讓NVIDIA黃仁勳自打嘴巴 台積、超微、高通、博通誰是下面一位?
繼軟銀(SoftBank)與美國政府入股後,英特爾(Intel)再宣布,獲NVIDIA投資50億美元,也讓3月NVIDIA執行長黃仁勳駁斥入股英特爾的傳言大翻車。
半導體相關業者分析指出,英特爾將打造NVIDIA專屬的客製化x86 CPU,並由NVIDIA 整合進其AI基礎設施平台後推向市場,以及英特爾將設計並推出整合NVIDIA RTX GPU晶粒的x86系統單晶片。
這件事情,目前來看不利於超微(AMD),以及NVIDIA未來可能「不得不」將部分GPU轉單予英特爾。對台積電、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也不是好消息。但還是必須觀察,NVIDIA是否單純投資入股?還是向美國政府交差?抑或真能攜手合作?
早在年初即已傳出,台積電可能會與NVIDIA等美系大廠合作聯盟,一起加入投資英特爾行列,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則於3月GTC大會媒體聯訪時嚴正強調:「我不知道這消息是那裡來的,但沒有人邀請NVIDIA參與此聯盟計畫,也許有其他人參與其中,但我並不曉得。」
或許,當時並無所謂聯盟搶救英特爾的計畫,但NVIDIA最新入股英特爾,若以正常市場競爭來說,完全不合理。半導體業者也分析,不論是軟銀或是NVIDIA,都是承受美國政府壓力,英特爾是美國半導體製造希望,「大到不能倒」,因此必須傾全力相挺,美國政府以補貼換入股還不夠,英特爾所需資金至少數百億美元,接下來勢必將有更多大咖入股英特爾。
NVIDIA是英特爾多年來競爭對手,甚至在20多年前傳出,英特爾曾有意收購NVIDIA,但現在NVIDIA入股,也代表著超微、高通(Qualcomm)、博通(Broadcom),甚至是雲端服務(CSP)大廠都必須有所表態支持。
NVIDIA多年前甚至與英特爾陷入侵權訴訟,最終雙方和解,英特爾付出15億美元、以5年分期支付,取得NVIDIA為期6年於繪圖專利的新授權協議。NVIDIA可持續使用英特爾專利,其中不包括x86處理器、快閃記憶體與英特爾平台的特定晶片組。
而一直以來被點名能搶救英特爾的就是台積電,是唯一能助力英特爾晶圓代工事業突破困境的主力,NVIDIA與英特爾在晶片領域是對手,台積電與英特爾也是亦敵亦友,「台積電是否入股英特爾」將是下波關注重點。
英特爾、NVIDIA正式宣布展開合作,共同開發多代客製化的資料中心與PC產品,以加速雲端超大規模(hyperscale)、企業以及消費市場中的應用與工作負載。
雙方將專注於透過NVIDIA NVLink無縫連結NVIDIA與英特爾的架構,將NVIDIA在AI與加速運算方面的優勢,與英特爾領先的CPU技術,及龐大的x86生態系統整合,為客戶提供最先進的解決方案。
在資料中心方面,英特爾將打造NVIDIA專屬的客製化x86 CPU,並由NVIDIA 整合進其AI基礎設施平台後推向市場。
在個人運算方面,英特爾將設計並推出整合NVIDIA RTX GPU晶粒的x86系統單晶片(SoC)。這些新一代x86 RTX SoC,將為各類需要頂尖CPU與GPU整合的PC提供動力。
NVIDIA將以每股23.28美元的價格,投資50億美元購買英特爾普通股。黃仁勳表示,AI正推動新一波工業革命,並重塑運算堆疊的每一層,從晶片、系統到軟體,在這場重塑的核心,是NVIDIA的CUDA架構。
黃仁勳更指出:
這項歷史性的合作,將NVIDIA的AI與加速運算堆疊,緊密結合英特爾CPU與龐大的x86生態系,融合兩大世界級平台,雙方將共同擴展生態系,為下一個運算時代奠定基礎。
英特爾執行長陳立武表示,英特爾領先的資料中心與客戶端運算平台,結合製程技術、製造能力與先進封裝技術,將與NVIDIA在AI與加速運算的領導地位相輔相成,為產業帶來新的突破。
責任編輯:何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