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AZ廠荒漠「點石成金」 印度、越南力邀台鏈再築晶片夢?
台積電排除萬難實現晶片「美國製造」,再度替印度、越南、卡達等重燃晶片大夢。
半導體業者透露,地緣政治下,歐、美、日以強大國力實現半導體製造目標,屬於第一梯次,新加坡與馬來西亞也全力補強實力。印度、越南、中東則是「第三梯次」,難度偏高,外界普遍不看好。
然而台積美國亞利桑那廠的成功,讓想發展晶片產業的國家又帶來希望。「請不動台積電,但至少可找台積電的建廠供應鏈班底相助。」
台積電美國新廠立下標竿 多國找上台積大、小聯盟助陣
過去1年來,台積亞利桑那州廠的成功,多國信心大振,頻向台系半導體鏈招手,如印度除了塔塔(TATA)與力積合作案外,也釋出投資金額更大的半導體專區,盼能攜手台廠,開出的廠務工程、設備與材料訂單利潤豐厚,成為不少業者的新藍海。
台積AZ廠位處沙漠,人力缺、成本高、政府效率不彰,企業文化與勞工法令不同,自宣布建廠以來,外界原本高度看衰。
然而,台積表現超乎預期,加計美國政府些許補助,AZ廠已獲利,美系大廠紛紛擴大下單,原本首座廠產能規模較小,算是示範作用,第2座工廠產能規模已達正常水平。
印度打死不退 台廠期盼獲長期訂單
受限基礎建設與風土民情的印度,被認為是最難發展半導體的國家,印度仍打死不退,塔塔集團確立2026年底首座12吋晶圓廠量產時間,由力積電給予IP授權與協助建廠,不參與營運,初估此專案可帶來新台幣200億元以上獲利。
供應鏈業者透露,除了美光(Micron)印度記憶體封測試廠已啟動,以及塔塔與力積合作案,近期印度政府釋出投資金額更大的半導體專區計畫,將建置更多晶圓廠,力邀台廠合作,傳出已有不少業者正在進行報價。
由於目前能以高效率建置晶圓廠的國家只有中國大陸、南韓、台灣,然中印關係不佳,因此獲台積電認證的台灣半導體供應鏈,是印度合作首選。
半導體人士指出,若印度拋出的計畫順利執行,對台廠來說是長期肥單,優於成本高昂、排外且未提供補助的歐、美、日等大國。
日前印度電子資訊部次長訪台時表示,官方延續「半導體任務」戰略,投資可獲最高70%補貼,希望吸引更多台廠投資。印度半導體任務執行長辛哈亦指出,印度正建立一個完整生態系,除晶圓廠、封測和IC設計,並涵蓋設備、化學品、氣體等材料供應。
越南不落人後 目標鎖定電子業上下游
東協之一的越南企圖心也很強,先前已簽署「至2030年,展望至2050年越南半導體產業發展策略。」以三個階段,發展半導體產業。
第1階段2024~2030年,利用地緣政治及勞動力優勢,選擇性吸引外部投資,盼打造全球半導體人才中心,增強基礎能力。
第2階段自2030年至2040年,致力成為全球半導體及電子中心,發展本土及直接投資相結合的半導體及電子業。
第3階段自2040年至2050年,建置本土半導體生態系,並在生產鏈特定步驟及環節居領先地位。
越南預計在第2階段,目標設立至少200家設計公司、2家製造廠及15家封測廠,確保專用半導體設計及生產技術自給自足,同時,將有超過10萬名半導體工程師及畢業生。
據越南財政部統計,目前約有50多家晶片設計企業,工程師人數約達7,000名,當中有15家參與晶片封測及生產半導體設備及材料的企業,工程師人數約達6,600名,以及1萬多名技師。
越南本土企業,及英特爾(Intel)、Amkor、HanaMicron等外商,正極積參與越南半導體業發展,NVIDIA、高通(Qualcomm)等也陸續布局越南。
高通於2025年6月在河內設立全球第三大、也是東南亞首個AI研發中心。NVIDIA在2024年底與越南政府簽署合作協議,計劃設立首座AI研發及AI數據中心,並收購VinBrain。
台灣電子六哥投資越南不在少數 核電、人力成誘因
電子業人士指出,越南日前首次在台灣舉辦半導體發展合作論壇,已有許多台廠在越南投資設廠與生產,包括鴻海、和碩、緯創 、神達、英業達、佳世達等。近年越南政府專注推動半導體發展,論壇也找來台積、聯發科擔任講者。
越南國家創新中心主任武國輝曾強調,加速推動「核電建設」以解決能源短缺,支撐半導體與高科技製造,此也成為越南吸引全球大廠投資優勢。
越南人口超過1億,擁有大量理工人才與年輕勞動力,也具備完整電子業體系,像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6成手機產量來自越南,英特爾最大封測廠設於胡志明市等。
另在2025年的11月,越南將舉辦SEMIEXPO Vietnam,鎖定封測、設計領域,提升越南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地位。
半導體業者表示,越南積極向台廠招手,最希望台積前往設廠。
越南特別強調,核電是越南半導體業長期發展基石,會確保供應鏈穩定,對擔心缺電與高成本、人力短缺的台積來說,越南的賣相正在美化當中。
值得注意的是,卡達的主權財富基金卡達投資局,近日宣布將投資日本大廠凸版控股所屬的光罩製造子公司,斥資80億日圓,據悉,卡達曾重金力邀台積設廠但遭拒,但卡達有的是錢且不缺電,並未放棄半導體夢,傳出仍積極接洽台積。
責任編輯:何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