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IDIA再掀AI散熱革命! 散熱大廠送樣「微通道蓋」4Q開獎
NVIDIA領頭的AI浪潮,正快速顛覆伺服器設計,更包括了散熱系統。
熟悉系統供應鏈業者表示,伺服器散熱設計正從氣冷轉向液冷,如今傳出,因應NVIDIA下一代Rubin架構GPU的散熱需求,液冷板將被「微通道蓋」(Microchannel lid)取代,散熱大廠已正式送樣,然而NVIDIA是否會採用?傳出最快2025年第4季將揭曉。
所謂微通道蓋,是將原本覆蓋在晶片上的Lid,與上方的液冷板(coldplate)整合,並有流體微通道,讓液冷散熱的冷卻液,可直接通過晶片,中間少了介質,散熱效果更佳,體積更小,更符合AI伺服器設計方向。
若採用此設計,現在因應液冷散熱的coldplate,將與Lid整合。台系散熱大廠諸如健策、雙鴻、奇鋐傳已送樣,然已簽NDA,公司發言體系皆不予評論。
散熱相關業界人士則指出,NVIDIA是否在2026年下半要推出的Rubin架構導入微通道蓋設計,仍在未定之天,卻不能不先卡位。
熟悉散熱業者分析,微通道蓋的設計要導入伺服器,需要各方面配套,並非推出即用,若按照NVIDIA預計在2026年下半推出Rubin架構GPU的時程,必須在2026年第3季前備妥產能,即使下一季散熱廠通過驗證,時程也非常急迫。
業界人士指出,即使NVIDIA並未在2026年下半導入微通道蓋,以NVIDIA的GPU熱功耗跳增速度,也是遲早的問題。NVIDIA上一代的Hopper架構晶片熱功耗,以突破過去多年來的500瓦天花板,達到700瓦,這一代的Blackwell的B200已達到1,000瓦。
NVIDIA下一代的Rubin的雙晶片版本傳達2,300瓦,遠超過原本傳的1,800瓦。業者指出,即使沒到此瓦數,以NVIDIA「熱功耗三級跳」的趨勢,3,000瓦或甚至4,000瓦也指日可待。因應此趨勢,散熱廠必須積極投入新散熱設計,微通道蓋是其一。
然業界也點出,微通道蓋散熱需要多方配合,除了伺服器硬體空間設計外,製程也與過去大不同。比如,過去晶片封測在測試產品時,並不需要測試液冷環境,若採用液冷散熱的微通道設計,機台與設備也需配合,系統組裝也不同。
對散熱廠本身也是大挑戰。首先,生產製程與過去大不同,比如微通道蓋需要電鍍,就考驗廠商技術,其次產品須與晶片貼合,精度也較以往高,在此情況下,如何提高生產良率,並非易事。最後,微通道蓋需要冷卻液流過,壓力是否會導致漏液,亦須防範。
因此,散熱業者也指出,微通道蓋的技術與產品不少廠商都有開發,然產品可靠度與良率尚難提升,客戶導入意願有限,然如今NVIDIA傳有意推動,是否會帶動新的散熱設計變革,讓人拭目以待。
在此同時,因應AI伺服器散熱需求快速拉升,液冷散熱導入速度加快之外,業界也持續推出不同產品來提供客戶選擇,比如將原本純銅的coldplate,改為導熱係數更高的鑽石銅,或VC Lid(Vapor Chamber Lid),工研院已開發出此技術,號稱解熱係數已超過1,000瓦。
責任編輯:何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