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Google導入企業級SSD踩油門  QLC NAND 2026年恐「大缺貨」 智慧應用 影音
D Book
231
華邦
Event

微軟、Google導入企業級SSD踩油門  QLC NAND 2026年恐「大缺貨」

  • 韓青秀

AI帶動巨量儲存資料需求暴增,美系CSP大廠擬採SSD取代HDD,加劇供不應求。李建樑攝
AI帶動巨量儲存資料需求暴增,美系CSP大廠擬採SSD取代HDD,加劇供不應求。李建樑攝

AI資料中心對大數據的儲存需求增長,估計將加劇QLC NAND Flash供不應求「大缺貨」。

據悉,美系雲端服務(CSP)大廠計畫在2026年大規模以企業級固態硬碟(eSSD)取代傳統硬碟(HDD),將導致大容量QLC SSD需求爆量成長,並與HDD價差進一步拉近至3倍左右。

雲端大廠積極轉向eSSD採購其來有自

業界傳出,多家CSP大廠展開大規模eSSD訂單採購洽談,尤以微軟(Microsoft)、Google動作最積極,2026年將推動eSSD取代HDD的更換計畫。雖然CSP大廠與NAND原廠近期仍在價格談判拉鋸博弈,但大容量儲存需求導入成為趨勢,單一CSP業者採購量估達到數十EB,換算目前HDD短缺量,可能達到約150~180EB,樂觀者估算缺口將達200EB。

記憶體「EB」代表艾位元組(Exabyte),意即百京位元組,為超大規模雲端儲存資料量。

日前SanDisk發布全面調漲NAND產品價格約10%,與SanDisk分割HDD業務的威騰電子(WD),先前也提出漲價通知。威騰指出,因應AI時代對數據需求遽增,隨著其產品組合中各種容量的需求空前增加,將進行積極投資以推動創新,同時為了讓客戶取得較低的總持有成本優勢,威騰將逐步調漲所有HDD價格。

另一方面,威騰也提醒,目前正擴大使用海運交貨,雖能顯著降低相較於空運的碳排放,但也可能會導致產品運輸時間增加約6~10週。這意味著,未來HDD交貨時程恐拉長,市場更傳出,目前HDD供應吃緊,產品交期將拉長至52週,這也迫使雲端CSP大廠必須從傳統HDD轉換至大容量SSD。

QLC NAND成本良率皆改善 與HDD價差縮小

雖然SSD在資料存取速度約達HDD的10倍,其存取速度在線上儲存(Online Storage)應用具有優勢,但過去HDD藉由單位儲存容量價格低的利基,成為近線儲存(Nearline Storage)的首選,作為不常被存取、備份文件、歷史紀錄等「冷儲存」領域。

HDD近年來價格維持穩定,2023年HDD每單位儲存容量(GB)約0.015美元,當時SSD的儲存成本約為每GB 0.089美元左右。但隨QLC NAND良率日趨改善,高堆疊層數技術導入,業界估算,目前QLC NAND每GB約降至0.05美元,成本上已大幅改善,與HDD價差逐漸逼近3倍水準,CSP大廠導入意願明顯提高。

然而近年來HDD供應商擴產保守,導致AI儲存需求暴增下,產品交期大幅拉長,但另一方面,NAND原廠也並未大幅擴產,多半減產以穩定價格。

因此,儘管CSP大單吸引下,NAND原廠也不輕易便宜售出有限產能,業界看好,因應雲端需求急迫,NAND Flash價格可望從2025年第4季開始起漲,目前QLC SSD交貨期約2~3個月左右,但若需求大於預期,不排除未來QLC SSD「嚴重缺貨」,交貨時程也可能拉長。

AI刺激eSSD需求 一路旺到2026年上半

記憶體供應鏈業者則看好,2026年上半eSSD需求將非常強勁,相較於2025年AI訓練型資料中心的主流配置,已從4TB翻倍至8TB。而AI推論階段,eSSD儲存容量更為驚人,將從64TB逐年增加至96、122TB等規格。

記憶體業界人士指出,目前QLC NAND供應量佔整體NAND市場相對有限,以美光(Micron)、SK海力士(SK Hynix)旗下Solidigm供應較多。

龍頭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在整體QLC NAND市場比重,則仍十分有限。從三星內部狀況分析,其2026年QLC NAND佔比,佔三星自家產品可能不到1成,

如今60TB以上的大容量QLC SSD仍面臨技術門檻較高、良率改善不易等問題,未來CSP大廠希望提升規格至100TB以上的產品交貨,預期122TB QLC SSD可能等到2026年第2季才有望穩定供貨。

責任編輯:何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