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晶片降價壓力山大 台IC設計:2026仍需晶圓廠共體時艱
晶圓代工大廠聯電一封發給供應商要求要降價15%的通知信,引起市場與業界一番討論。雖然不少市場人士強調,這應是聯電的議價策略,最終未必所有供應商都要做出價格退讓,但這也能看出,聯電確實有進一步壓低生產成本的壓力。
IC設計業者直言,其實很大一部分壓力,就是來自下游整體對於「成熟製程晶片」的需求並不理想,導致稼動率一直無法提升到足夠高的水準,降價壓力自然浮現。另一方面,中國晶圓廠的低價競爭,對於台系晶圓廠來說,壓力也是愈來愈大。
IC設計業者老實說 成熟晶片價格調整頻繁
IC設計業者表示,其實多數的成熟晶片,基本上都是每半年,甚至每一季,就會重新調整一次價格,尤其在疫情後的庫存調節期間,客戶殺價力道愈來愈大,都希望把之前晶片缺貨帶來的漲價給收回來。晶片業者在需求沒有那麼絕對強勁的情況下,自然得儘量配合,而配合方式除了尋找更便宜的中國供應商來替代之外,也都會要求晶圓代工業者「共體時艱」,一起分攤成本壓力。
而從現在的市況來看,2026年應該也會轉嫁一部分壓力給晶圓代工夥伴,初估台系供應商在稼動率提升幅度有限的情況下,應該能夠繼續給出更多價格優惠。
關鍵在哪裡? 消費市場需求不振成主因
熟悉晶片業界人士認為,尚且不提中國晶圓代工廠所帶來的價格競爭,其實像聯電這樣具備關鍵高壓製程的業者,仍然有一定的技術護城河存在,針對關鍵的22/28/40奈米等節點,台系IC設計業者多半還是更傾向使用台系供應商的產能。
但現在面對到的問題,是整個消費市場需求都陷入平淡,尤其中國市場已經在過去大半年的時間,以補貼的方式提前實現了不少換機需求,今年整個下半年的傳統旺季,甚或到2026上半年,需求狀況都不樂觀,投片備貨的動能自然也會跟著減少。
中系晶圓廠與台廠競爭的兩條路徑
而中國晶圓代工廠現在是以兩種路徑在和台系業者競爭,其中一種是「成本路徑」。
部分台系IC設計廠商,針對一些本來價格就特別競爭的晶片,早已決定全面改採更便宜的中國晶圓代工產能,來確保訂單不會被中國IC設計同業以低價搶走。
另外一種則是「產地路徑」。
中國的官方政策迫使許多客戶開始要求台系IC設計業者,針對中國本土市場的需求,一定要採用中國本土的供應鏈。兩個面向同時發酵,便使得台系晶圓代工廠不得不進一步追求更低的成本,來維持住台系IC設計廠商的投片訂單。
IC設計相關業者表示,其實論合作的經驗以及信賴度,台系供應商還是最讓人放心的,但真的是來自客戶的降價壓力持續不斷,高單價新產品的放量速度也有趨緩,大家也只能把成本壓力向上釋放。
由於2025年初業界普遍都有取得一定的價格優惠,在市況更加詭譎,下游砍價要求更大的2026年,應該能繼續向供應商爭取到更多價格空間。如果2026下游客戶的急單動能有回流跡象,IC設計業者更可以在備貨上做出更積極的承諾,來換取更多的折扣。
責任編輯:何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