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椽真:華邦3Q補完上半年虧損 | 中國算力市場恐掀解約潮 智慧應用 影音
D Book
231
CEVA
Security Summit

每日椽真:華邦3Q補完上半年虧損 | 中國算力市場恐掀解約潮

  • 張興民特稿

聯發科近年積極布局特用晶片(ASIC)市場,對2026年後的成長寄予厚望,甚至傳出在成功取得Google訂單後,將再搶下Meta新一代ASIC大單。然而,晶片供應鏈人士透露,Google訂單至今尚未塵埃落定,Meta案更面臨博通與Marvell強勢競爭,市場悲觀認為聯發科恐難達成原訂目標,2026至2027年營運壓力勢將升高。

同時,國際半導體產業亦因「台美晶片五五分」議題陷入討論。若美方要求台積電將先進製程產能一半移往美國,恐帶來製造成本飆升,終端價格勢必轉嫁市場,供應鏈秩序將受衝擊。更嚴重的是,台灣倚重的「矽盾」籌碼可能因此弱化,國安疑慮浮現。

封測業者指出,美國雖在川普(Donald Trump)任內積極推動晶片本土製造,但後段封測利潤有限,設廠成本卻龐大,顯示美國在打造完整供應鏈上仍存缺口。對台灣而言,如何在全球供應鏈重組下維持競爭力與產業優勢,已成迫切課題。

以下是今日5則科技供應鏈重點新聞摘要:

DDR4走向長約賣方市場 華邦3Q補完2025年上半虧損

受到DDR4供應短缺引發價格快速調升,台系記憶體業者成為這一波產能轉換的大贏家,南亞科、華邦電等2025年8月獲利均大幅回升,平均產品單價上漲加上存貨跌價損失回沖,2025年第3季營運轉盈可期。

近期業界傳出,客戶提前洽談DDR4長約訂單,甚至拉長至未來6年的訂單展望。市場估計,華邦電第3季將可望彌補2025年上半累計虧損,第4季步入全年高峰。

NVIDIA入股英特爾影響台積電? 陳俊聖:劃錯重點

宏碁董事長暨執行長陳俊聖指出,NVIDIA投資英特爾(Intel),若大家關注對台積電影響,是劃錯重點;對於PC品牌廠來說,帶來的新變數才需關注,x86架構處理器供應商,可能不止兩家,加上處理器新舊不同世代,PC品牌未來備貨、庫存管控將更複雜。

陳俊聖表示,年底前將會前往英特爾了解狀況,至於是否會同一趟拜訪NVIDIA?他表示,還在安排,如今NVIDIA已經是全球最大的處理器廠,此與過去開放生態不相同,各公司都需要內化這個轉變。

台美聯手打造攻擊無人機 最快2026年啟動量產

俄烏戰爭中無人機徹底改變現代戰爭的樣貌,而從近期美國五角大廈擔憂飛彈庫存的境況也證實,低成本、可快速量產的策略,會是未來戰爭的趨勢。

近來台美聯手打造國防武器的合作案例中,凸顯未來軍備結合成熟商業科技、民間企業產能的需求大增,此模式可縮短前期研發時程並降低成本,且若驗測順利,最快2026年就可啟動量產。

電動車補貼退場 福特CEO示警:美國EV市佔率恐腰斬

美國電動車(EV)市場恐迎短期震盪。福特汽車(Ford)執行長Jim Farley直言,隨著7,500美元的電動車購車抵免於9月30日終止,美國電動車需求可能出現腰斬式下滑。

據CNBC報導,Farley於底特律公開活動表示,此波衝擊來得快且「不意外」,並預估電動車市佔恐自9月約10~12%回落至5%。在排放政策調整、補助退場兩項因素疊加下,市場將遭受明顯修正,但產業仍具活力,只是規模將小於先前共識。

評析:潮水退去才知誰在裸泳 中國算力市場年底前恐掀解約潮

海南華鐵36.9億元算力服務合約,最終「0交付」解約,泡沫吹破、引發市場譁然。然而,這恐怕並非孤例,很可能未來半年中國算力市場將掀起不小的「解約潮」。

整起事件其實並非突如其來的「黑天鵝」,而是反映過去兩年間中國追逐AI算力狂熱下的必然苦果。大模型浪潮帶來的「算力焦慮」,加上美國管制導致NVIDIA高階GPU「一卡難求」,使得市場陷入AI算力軍備競賽。當許多上市公司爭相簽下動輒數十億元的算力合約,贏得更多的是市值與資本故事,而非市場真實需求。然而,一旦當供給短缺或合約兌現期,這些「紙上算力」註定難以落地成真。
責任編輯:張興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