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椽真:台積電全年營收有望破千億美元 | 阿里與NVIDIA合作實體AI的戰略考量 智慧應用 影音
D Book
231
宜鼎
DForum1017

每日椽真:台積電全年營收有望破千億美元 | 阿里與NVIDIA合作實體AI的戰略考量

  • 張興民特稿

就在台灣還在為花蓮風災受創重建與復原之際,太平洋彼岸的美國再度傳出撼動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震撼彈。

美國商務部長Howard Lutnick在9月27日受訪時重申,即將與台灣達成貿易協議,並透露有意讓美國生產一半晶片、台灣生產一半的五五分構想,藉此美國將可達到50%晶片自製水準。

根據提案,初期的規定將較為寬鬆,承諾在美國生產晶片的公司,將獲得相應產量的信用額度,在美國境內工廠建成前,可進口晶片且不受關稅限制。

儘管執行難度相當高,且可能需要多年時間,但美國高層針對半導體產業的頻繁發言,確實已衝擊在關稅戰下處於高度敏感的產業情緒。

以下是今日5則科技供應鏈重點新聞摘要:

台積獨享晶圓代工榮景 2025全年營收有望破千億美元大關

儘管半導體晶片關稅仍未底定,但隨著匯率回穩,以及手機、AI晶片大客戶拉貨力道強勁,台積電2025年第3季美元營收可望超越財測,而以全年美元營收目標年增3成估算,第4季營收將回落1成上下。

不過市場對於台積電全年美元營收深具信心,認為通吃所有AI晶片大單、5/3奈米製程維持滿載,以及2奈米進入量產帶動下,2025全年美元營收成長可望超過3成。

英特爾重振資金缺口數百億 入股傳聞名單蘋果、台積還有他

儘管軟銀、美國政府與NVIDIA接連投資入股英特爾,市場預估英特爾所需的重振資金至少500億美元,換言之仍有數百億美元的缺口,需要更多大廠加入。因此,近日外媒再次點名英特爾已與蘋果、台積電接洽並尋求投資。

不過,台積電對此重申,未與其他公司進行任何有關設立合資企業、技術授權或技術移轉的討論。

歐、美、中政策干預升溫 台灣車用供應鏈4Q恐受牽動

全球汽車產業於2025年落於地緣政治風暴核心,歐洲、美國、中國等主要市場,前3季均受政策強勢干預,供應鏈節奏被迫改寫,雖汽車整體銷量仍保持一定水準,但車廠與相關供應鏈的接單與獲利表現並不樂觀。

隨著第4季政策效應到來,影響效應預計疊加至高峰,需求脈動也將直接牽動與其接軌的台灣零組件供應鏈。

AI眼鏡重塑人機互動 次世代手機設計分歧浮現

Meta聯手雷朋(Ray-Ban)推出的AI眼鏡熱銷,加上Google、三星電子等眾品牌商力拱,已讓外界視AI眼鏡可成下一波主流行動裝置產品之一,輔以邊緣運算、生成式AI(GenAI)、AR/VR等技術助攻,AI眼鏡也將重新定義行動載具的人機互動方式,替手機硬體裝置設計帶來新的變革。

可留意的是,雖然AI眼鏡仍處於產品生命週期的萌芽階段,但已有業者著手思考,它將如何帶動手機硬體設計的質變,並據此重新檢視開發方向與亟需強化的規格功能。

阿里與NVIDIA攜手實體AI合作 背後埋深層戰略考量

日前雲棲大會上,阿里巴巴宣布AI平台將把完整的NVIDIA實體AI(Physical AI)軟體堆疊納入其開發者選項,然而,這個看似技術性的宣布,其實反映出阿里背後有著深層的戰略考量。

當前的AI大模型應用主要集中線上場景,而實體AI試圖將整個現實世界融入AI當中。至於這種從虛擬到現實的跨越,正是阿里雲在AI時代亟需搶佔的制高點。

綜合中媒智東西、每日經濟新聞、界面新聞等消息,阿里雲智慧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吳泳銘日前表示,生成式AI最大的想像力,絕不是在手機螢幕上做1、2個新的超級應用,而是「接管數位世界,改變物理世界」。
 
責任編輯:張興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