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椽真:美國人形機器人四巨頭之一看好台灣角色 | 為何多數印度理工人才不願到台灣? 智慧應用 影音
D Book
236
TI
Event

每日椽真:美國人形機器人四巨頭之一看好台灣角色 | 為何多數印度理工人才不願到台灣?

  • 陳奭璁

早安。

台廠對印度投資印象,大都停留在隱性成本偏高,再加上印度稅制複雜,相關行政程序易不夠透明,運輸效率低落,員工很難管理,造成投資卻步。根據經濟部統計,從1952年至2025年8月台灣對印度投資僅16.61億美元、件數僅190件。至於印度對台灣投資更低,自1952年迄今僅7,877萬美元。雙邊投資冷淡的情況可想而知

全球軍工與航太產業近年持續升溫,2026年度台灣的國防預算更創下歷史新高,無人機與無人系統可說已成為市場焦點。在這樣的環境下,台灣工業電腦(IPC)業者也展現出積極的參與意願,期望能憑藉長年在高可靠度運算平台的技術優勢,切入軍工與航太領域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經濟部23日公告暫停核發47項半導體相關貨品輸出南非的許可,但25日又發出聲明,稱決定暫停該預告,外交部補充說明,此舉是因應南非政府的協商請求。其實此事最值得觀察的是,國際媒體對此一宣布大肆宣揚,包括本周在印度採訪的DIGITIMES記者莊衍松,也拍了當地報紙給我看,顯示台灣晶片外交的效應不可小覷。


 

以下是今日5則科技供應鏈重點新聞摘要:

美國人形機器人四巨頭之一 看好台灣扮關鍵供應鏈要角

美國相當具有指標性的人形機器人新創Agility Robotics共同創辦人Jonathan Hurst近期短暫停留台灣,此行除拜訪光學廠佳能討論未來雙方合作方向之外,Jonathan Hurst也首度與台灣媒體會面,分享其對人形機器人發展的看法,並談到未來與台灣供應鏈合作的可能性。

Agility Robotics是全球首家人形機器人獨角獸公司,與Tesla、Boston Dynamics、Figure可說是領銜美系人形機器人的四巨頭,連NVIDIA也相中其發展潛力參與近期C輪融資,市場傳出投資金額約2000至3000萬美元。另能率集團旗下能率亞洲、佳能等也曾共同投資Agility Robotics達新台幣3億元。

北海道太空港拚國際化 台灣火箭首次在日發射歷史性助攻

全球多地規劃建設宇宙港,以應對日益活躍的太空商業利用和急速增加的火箭發射需求。位於日本北海道大樹町的太空港,即北海道太空港(Hokkaido Spaceport;HOSPO),即在此趨勢下向國際爭取發射任務。台灣新創在此的火箭發射,是日本太空港設施踏出國際的第一步。

日經新聞(Nikkei)報導,台灣新創台灣晉陞太空公司(TiSPACE)透過日本法人jtSPACE,於2025年7月在北海道太空港發射次軌道(Suborbital)火箭VP01。未搭載人造衛星的VP01火箭,雖未能成功達到100公里亞軌道目標,但完成第一級分離與第二級點火,被該公司視為重大突破性進展。

幕後:高通重視中國市場 2025年驍龍峰會拉高規格

9月24日,高通年度的驍龍峰會在北京、夏威夷兩地舉行,值此川普(Donald Trump)2.0主政後與中國掀起一波波中美貿易戰對峙態勢,近半營收來自中國客戶貢獻的高通(Qualcomm),把中國區分會場從海南三亞遷回到北京,某種程度上,也把中國及產業鏈夥伴地位抬高一個層級。

尤其此次北京會場,因爲有王興興、勾曉菲、李大海和耿增強等中國本土AI與機器人產業的創新領袖共襄盛舉,還看似比夏威夷主場來得搶眼。

中國主流製程成長迅猛 SEMI新任中國總裁:2028攀升至全球42%比重

在人工智慧浪潮的推動下,全球半導體產業正進入前所未有成長階段。市調機構預測,2030 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將突破1兆美元。

身處這劇烈變局的關鍵時刻,SEMI中國新任總裁馮莉在2025北京微電子國際研討會暨IC WORLD會上指出,AI不僅是推動全球半導體產業加速擴張的引擎,將重塑各國投資與技術競逐格局。此背景下,中國正透過政策與資本支持,加快晶圓製造、設備與材料自主化腳步,持續強化在主流製程的市場地位。

為何多數印度理工人才不願到台灣?台IC設計業者揭背後原因

印度政府正在推動「印度國產化革命」(Swadeshi revolution),其中即包括印度政府撥款7,600億盧比(約86.21億美元)發展本土半導體和顯示器製造生態系統。2025年內即將誕生首個印度自產晶片(First Swadeshi Semiconductor Chip)。由於勞工薪資低廉,在下游組裝方面,印度已是全球第二大的手機生產地。根據台灣有在印度投資的大型IC設計業者的分享,印度頂尖理工人才是以進入美國矽谷工作,和投入新創為生涯目標,能夠延攬到台灣的人數有限。

 
責任編輯:陳奭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