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關稅上看300%沒在怕? 評析:台積電大聯盟老神在在
美國總統川普日前宣布,半導體關稅可能「上看300%」,不過,並沒有引發晶片產業恐慌擴大。供應鏈業者強調,市場最關注的是對台積電的衝擊程度,但事實上,不論稅率100%、300%還是500%,美國恐怕都是「自傷七分」。
主要論點是,台積擁有製程技術與產能領先優勢,可順利轉嫁關稅成本,設備業則以後段為主,整體而言,對台積來說,不太擔心對等關稅、半導體關稅,唯一擔心「終端需求受到壓抑」。
美國1962年《貿易擴張法》第232條,係指授權總統在國家安全受到進口商品威脅時,徵收關稅或採取其他貿易措施。
原意是保障國防與戰略物資安全,但在川普上任後,將其用於半導體領域,以減少對外國晶片依賴,目標是美國製造回流,掌握半導體主導權。
據川普政府目標與作法,半導體關稅可對晶圓、封裝及設備原料徵稅,此舉被認為將迫使半導體產業前往美國設置製造據點,全球版圖重組洗牌,供應鏈彈性及市場布局受影響,同時衝擊終端產品成本與需求。
針對232條款半導體關稅,儘管台積電、英特爾(Intel)與高通(Qualcomm)等多家大廠,向美國商務部提交了意見書,認為過度貿易限制,恐損害美國創新和競爭力。
一線半導體業者普遍認為,美國應更著重促進本土晶片業發展,而不是僅依賴貿易限制。美國半導體協會(SIA)也呼籲,美國政府在實施任何貿易限制措施前,應謹慎評估對產業的影響,對半導體產品徵收關稅,恐損害美國半導體產業的競爭力,並影響全球供應鏈的穩定。
面對各方諫言,川普政府仍強勢推動半導體關稅,不僅隨意喊出100%,近日更強硬喊出上看300%,雖然表明「若承諾或已在美國設廠投資的業者, 將能獲得豁免。」但外界還是認為,川普沒清楚說明豁免細項內容。
例如,台積已在美國設廠,但免稅範圍是否包含台積美國以外廠區的所有出貨,如果全部據點皆可豁免,此將難以說服在台積電美國廠投片下單的客戶,與現階段政策有所衝突。
川普的用意只是想以晶片關稅壓力,迫使晶圓代工等半導體產業鏈加速在美國建廠。目前來看,對台積電影響不大,聯電、世界先進則是須等細節公布後,才會做出較清楚的決策,主係聯電已與英特爾結盟,擴大合作也在預期中,而世界先進為台積子公司,或可併入台積電。
值得注意的是,市場也示警,半導體關稅可能導致轉單。
供應鏈業者認為,台積目前沒有競爭對手,英特爾、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雖然在美國設有工廠,但市況與成本控制仍在不利階段。聯電、世界先進也沒有相關計畫,格羅方德(GF)擴產與製程則相對受限,晶片關稅的轉單效應,其實有待觀察。
市場估計,川普政府應會採行SIA建言,更加謹慎按不同領域、產品、技術與供需進行評估,不太可能承擔立即切斷海外供應的風險。尤其是排除中國生產後,對台廠依賴度明顯拉升,稍一不慎將造成消費電子、AI伺服器、車用、IoT晶片等嚴重缺貨。
供應鏈業者分析,對台灣設備業者而言,多以後段製程為主,在美國建廠成本太高,人力也難以取得,現在仍是停看聽,以「分公司經銷代理」為主。
例如家登與意德士等合組的德鑫聯盟,或是早早跟著台積前進美國的長春石化、李長榮化工、關東鑫林與僑力等。台灣供應鏈未來動向將視台積規劃而定。
市場亦憂心全球供應鏈分散化趨勢加劇,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的獨特地位,可能逐漸被稀釋。
供應鏈則認為,美國市場需求亦有限,對台積電大聯盟而言,會仔細評估產能需求與成本,不可能所有業者都能在美國設廠,欲複製竹科完整上下游聚落,需要相當長一段時間。
台積電在美建廠最大合作夥伴漢唐總經理賴志明就曾經直言:「要複製竹科模式,我有生之年應該看不到。」
責任編輯:何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