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Apple Watch拉貨優預期 再傳2026年「大改款」三方向
Apple Watch產品線,正式邁入第10年。
儘管受關稅、總經影響,消費電子市場買氣不樂觀,但供應鏈證實,2025年上半蘋果(Apple)提前拉貨,目前估計出貨表現比原先預期提升約10%,第3季旺季可期,更傳出2026年高階Apple Watch將「大改款」。
供應鏈業者透露,估計有三大方向是明顯改款的部分:
其一:感測元件搭載量將「倍增」。
其二:外觀設計改變。
其三:省電效果有更優異表現。
據了解,相較於現階段在高階Apple Watch背面僅搭載4顆感測元件,未來蘋果將改為在背面增加至8顆感測器。
在底座搭配玻璃蓋板後,從手錶背面,即能看到8顆感測晶片外露的「環形排列」設計。除了手錶外觀的改變,高階感測器的導入,更有助於省電。
蘋果秋季發表會將於9月登場,這一代Apple Watch 11也成為外界關注焦點。
隨著Apple Intelligence導入,預期Apple Watch 11有更智慧的健康管理功能,針對血氧、脈搏、心跳等多項數據,提供更完整監測功能。
除了單純數據追蹤,也透過導入新版watchOS 26,提供個人健身及運動評估。
此外,蘋果多年來已投入血壓監測、非侵入式血糖監測等技術,希望應用於穿戴裝置。
其中,血壓監測會先推出應用。近期傳出,Apple Watch S11與Apple Watch Ultra 3將導入的「血壓偵測功能」,初期將以觀測血壓變化的趨勢,與異常警示為主,估無法提供精確數值。
血糖監測仍受限醫療規範、技術發展、專利訴訟等,導入穿戴裝置時程不明。雖蘋果保留部分硬體設計,未來不排除重新啟用。
供應鏈業者透露,目前非侵入式血糖偵測的做法,主要透過感測晶片收集訊號,再經由機器學習進行最優化演算法的模型,來「預測」血糖值。
因而推測,在血壓監測也是透過演算法預測,影響蘋果Apple Watch在初期較難提供精確收縮壓、舒張壓數值。
不過據了解,2026年高階新款Apple Watch,可望從感測功能進行更大幅度升級與改款。
目前台亞穩坐獨家供應蘋果感測器元件供應商,但對於市場預期新功能的搭載傳聞,台亞發言體系不予評論。
台亞近年來也投入醫療級的非接觸血糖偵測,直接使用特殊及自行研發的HUSD超敏感測晶片進行測試。
當「非侵入式」的模型預測與「侵入式」偵測的結果誤差達到MARD<10%,可達到「醫療級」的非侵入式血糖偵測的門檻,台亞集團與台北醫學大學展開相關合作計畫。
受惠於中國家電補貼以及客戶提前拉貨,台亞2025年第2季營收達新台幣11.51億元,雖單季毛利率較首季由負轉正至3.15%,但本業仍虧2.6億元,業外虧損1.43億元。
主係三大負面因素影響,包括新台幣升值導致匯損、電價提升、材料成本上升。
尤其是金價從2023年約2,000美元,上升到日前的3,400美元,影響營運成本提高15~20%,侵蝕本業獲利。
台亞表示,雖然大客戶長期訂單較難重新議價,但觀察中國家電補助動能延續至下半年,第3季仍有急單挹注。
為反映營運及材料成本上升,第3季將向客戶漲價,配合傳統旺季需求,有助於第3季改善本業重回獲利。
責任編輯:何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