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椽真:美國EV財報一片慘澹 台灣供應鏈嘆 | 供應鏈傳中國備貨200萬架無人機
早安。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威脅對晶片出口商徵收100%關稅,而蘋果(Apple)等承諾在美國投資建廠的企業則可享有豁免,暫時緩解市場對造成供應鏈潛在影響的擔憂。外界分析,川普100%半導體關稅主要受衝擊對象可能是中國半導體產業,如中芯國際和華為等業者生產的晶片不太可能獲得豁免。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美東時間8月6日公布新的半導體關稅政策,正式宣告將對晶片和半導體課徵232條款關稅。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副總談判代表顏慧欣表示,川普喊半導體100%關稅是在蘋果(Apple)執行長Tim Cook宣佈投資美國記者會上所順帶說的,並非正式的行政命令。台灣談判團隊會繼續就對等關稅、232條款、供應鏈合作一併與美國討論,不影響台灣談判的策略和步驟。
以下是今日5則科技供應鏈重點新聞摘要:
美國電動車(EV)廠財報陸續出爐,從龍頭Tesla到Rivian、Lucid等新創車廠,幾乎一片慘澹。台系供應鏈指出,新車零組件開發初期需投入大量成本,但在當前產業環境壓力下,回收恐無限期延長。
包括Rivian、Lucid等美系新創原本都是台灣供應鏈切入電動車市場的目標之一,這些業者對於供應鏈管理較不拘泥於傳統車廠的模式,對車用電子等需求也更高。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於美國時間6日正式宣布,將對所有進口的晶片與半導體產品課徵100%關稅。不過,他也表示,若企業已承諾或正在美國興建晶片製造設施,將可獲得豁免資格,並點名蘋果(Apple)與NVIDIA為豁免對象。
過去,由於半導體關稅政策與豁免名單未明,市場對蘋果即將於9月推出的新款iPhone的產能布局相當關注。外界擔心,一旦蘋果產品被納入關稅範圍,將可能直接影響新機的銷售表現。
電子資通訊產品佔台灣出口至美國產品比重高達7成以上,目前台灣談判團隊正和美方就關稅、非關稅貿易障礙、貿易便捷化、供應鏈韌性、232條款等議題進行談判磋商。不過台廠赴美在川普威逼下已無回頭的可能。至於台灣各界最擔心的「產業外移」問題,政府高層官員則表示,只要在台灣不關廠,就不算產業外移。
國發會主委劉鏡清表示,此次川普宣布將對進口的半導體課100%關稅,但有豁免條件,即在美國有設廠、計劃設廠都可享有豁免。例如台積電有設廠、聯電有和英特爾(Intel)合作、中美晶有購併美廠,都符合豁免條件。
歐美大廠入中採「China for China」策略 本土晶圓廠迎轉單商機
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面臨地緣政治與貿易壁壘加劇當下,愈來愈多歐美半導體大廠加快「China for China」(中國製造為中國市場)策略,藉由與本土晶圓廠結盟,強化在地生產與供應鏈布局。
這一大趨勢不僅成為中國晶圓產能滿載的推助之力,同時也為中國半導體產業帶來實質性轉單紅利。
政府近期針對短期無人機採購計畫一口氣釋出10萬架大單,其中4.8萬架則為國防部新一波軍用商規標案,且目標要在2027年籌獲完畢,因此台廠月產能最高須衝至2000架,相較現行的百架,既要短時又要大量,挑戰不小。
更大的挑戰,恐怕還在後頭。供應鏈傳出,中國目前欲備貨的無人機數量高達200萬架,這一數量與台灣形成極大差距,恐再對台廠量產能力帶來另一波壓力。
責任編輯:陳奭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