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IC市場龍頭廠先搶先贏 「第二梯隊」營收進帳恐等2028年 智慧應用 影音
D Book
231
藍牙技術聯盟
AMD

ASIC市場龍頭廠先搶先贏 「第二梯隊」營收進帳恐等2028年

  • 劉憲杰台北

ASIC市場先行者優勢顯著,第二梯隊營收進帳恐要等到2028年。李建樑攝
ASIC市場先行者優勢顯著,第二梯隊營收進帳恐要等到2028年。李建樑攝

NVIDIA在雲端AI GPU運算佔據絕對的領先地位,但是,特用晶片(ASIC)需求在未來幾年持續火熱,是市場的絕對共識,透過各種方式投入到這塊市場的晶片業者也愈來愈多,第一梯隊包括聯發科、博通(Broadcom)、Marvell、世芯等。然而,IC設計業者坦言,後進的「第二梯隊」,似乎就沒那麼容易有立即的營收貢獻了。

熟悉ASIC市場人士評估,現在大家看得到的一些領先集團,無論是耕耘市場比較久的老牌ASIC業者世芯,還是跨足ASIC戰果豐碩的博通、Marvell,甚或是2020年之後才加速SerDes技術IP發展,進而找到切入契機的聯發科,各家業者都是耕耘數年,才能夠在這塊市場取得訂單並站穩腳步。如果是近一兩年才想要切入的廠商,要真正營收進帳恐怕得「再等等」,最快可能2028年才會有實績。

相關業者指出,近期不管是透過挖角來組成新團隊的Arm,還是也準備好SerDes及CPU運算技術要開始接觸雲端運算市場的高通(Qualcomm),都是看準雲端ASIC市場的需求還有很龐大的成長空間,才決定要正式跳進來分一杯羹。

對外商大廠來說,市場需求應一路到2030年都還是會成長,即便進場時間比較晚,現在加大資源投入市場,也有機會跟上成長列車。但所謂的第二梯隊,還是需要在技術開發和市場耕耘投入相當多的時間,甚至可能需要投入更多心力,才有機會爭取到訂單。

從現在各種ASIC的開發時程來看,從開案到量產,普遍都需要1~2年的時間,若將客戶可能延後量產時程,甚或是重新調整ASIC策略等不同因素都考慮進來,真正反應在營收上的時間需要更久。

是故,對於近期才加入ASIC市場的晶片業者來說,到2028年才真正看到相關營收進帳,反而倒不算是很悲觀的評估。

熟悉ASIC業界人士直言,單以現在博通在ASIC市場的宰制程度,就可以看出各家雲端客戶,其實都傾向於選擇市場上的領先者來開發產品。畢竟能夠站穩領先地位,並和其他同業拉出一段領先差距,顯然博通在技術能力和可信賴度上,都是有保證的。

即便現階段,聯發科有從博通手上搶下Google的新訂單,在AWS的自研晶片也是Marvell和世芯在爭奪,但撇開這些傳統雲端服務(CSP)大廠,有相關新需求的業者,大抵在第一顆ASIC開發所選擇的合作對象,都是博通。

另一方面,若從ASIC需求端的狀況來看,即便未來有不小的成長潛力,但已有些ASIC廠商認為,在ASIC使用量上,也會有集中於領先集團的問題,現在ASIC使用規模最大的Google和AWS,有很高的機率會成為需求量成長最大的客戶,而這些客戶除非有全新的ASIC產品線要推出,或者是在ASIC的發展策略有大幅調整,否則ASIC服務的供應商不會有什麼調整。

這也意味著,後進的ASIC廠商,要爭取這些CSP大客戶訂單,難度將隨著時間愈來愈高,或許大家都能在市場上找到自己的生存機會,但要和先行者爭取市佔率,就不太容易。

先進者優勢並不是理所當然,能不能夠提供客戶最完整的技術服務,同時還能維持其成本效益,是需要持續投入資源的。

後進者也不是完全沒有追趕的可能,如聯發科就從外界原先並不看好有機會切入這塊市場,到現在已經可以從博通手上搶下Google訂單的程度。只是接下來如果雲端AI的ASIC客戶結構沒有出現巨大的改變和調整,後進者追進的難度會比現在高出不少。

可以確定的是,如同聯發科執行長蔡力行日前的公開表述:
 


雲端ASIC市場絕對夠大,大到可以讓更多晶片業者加入並貢獻自己的力量。

責任編輯:何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