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椽真:2 奈米之爭白熱化 | 台積告羅難度高 昔「三大法寶」恐全失靈
早安。
從2025年4月5日起美國總統川普在地緣政治角力上的各式發言以及提出的對等關稅等作為;日本首相高市早苗針對「台灣有事」、「存立危機事態」等敏感議題於近日再提出的日本無立場認定台灣法律地位,有責任與中國建立良好關係等的言論;再縮小範圍到台積電夾在地緣政治風險下的對應,近期市場傳出台積電前資深副總羅唯仁所引發的風風雨雨,到27日英特爾對此事件所發表的駁斥聲明;可得上述事件雖各自獨立,但統整後不難發現上述的共通與連結性。
半導體代工巨擘台積電(TSMC)年中宣布將於二年後完全退出第三類半導體氮化鎵(GaN)代工市場,將資源與戰力集中於矽基(Si)先進製程製造及封裝領域。這項「騰籠換鳥」的策略決定,不僅震撼了全球功率元件供應鏈,更正式啟動了台積電GaN龍頭寶座的繼承者之爭,這場競爭格局、近期出現改變。
以下是今日5則科技供應鏈重點新聞摘要:
當前全球晶圓代工先進製程之爭的最大焦點,首推2奈米。目前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為縮小與台積電的差距,傳全力穩定2奈米(SF2)良率,並且積極爭取客戶。此時,英特爾(Intel)也以1.8奈米級的「18A」製程強勢參戰,競爭日趨白熱化。
綜合韓媒News 1等消息,南韓各界高度關注,三星能否在即將展開的2奈米晶圓代工競賽中,一舉擺脫過去的低迷逆轉成功。
隨著NVIDIA與Google在人工智慧(AI)晶片競爭愈演愈烈,近來市場聚焦於Google自製AI晶片TPU的「破壞性力量」,Gemini 3效能甚至被評為超越OpenAI的最新款ChatGPT。
有分析認為,由NVIDIA的AI晶片供應、甲骨文(Oracle)提供AI雲端及基礎設施,以及OpenAI購買晶片與基礎設施所組成的GPU陣營霸主地位,可能開始鬆動。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啟動「創世紀任務」(Genesis Mission)國家級計畫。這是美國巨大AI基礎建設。由於目前全球所有的AI推論晶片均由台灣廠商供應,外界已經可以預期,台灣的AI供應鏈接下來一段不算短的時間恐怕都會非常忙碌。
台積電有76%的營收來自美國,如果美中關係改善,中國解除NVIDIA等美商的AI晶片進口禁令,台灣的AI訂單恐怕會多到做不完。就好像出貨旺季,工廠員工幾乎都沒有時間休假,企業老闆也樂於大方給獎金、提高加班費。
近年來,愈來愈多以車用零組件為主力的業者積極跨入機器人與伺服器供應鏈。雖然多數廠商仍處於送樣與小量出貨階段,但業界普遍認為,部分廠商所提供的產品高度可替代,要靠這波跨域需求大幅推升業績,仍具一定挑戰。
受到燃油車市場下滑、純電動車(BEV)成長趨緩,以及價格戰與關稅因素衝擊,不少車用零組件業者亟思尋找第二成長曲線。恰逢全球AI伺服器、資料中心與機器人市場於2023~2025年快速放量,相關產值與成長速度遠超傳統車市,加上毛利率普遍較高,使跨域布局成為業者共同選項,也帶動部分人才外流。
剖析:台積告羅難度高 昔對付中芯「三大法寶」今日恐全失靈
台積電正式對前資深副總羅唯仁提告,指控其洩露營業機密,並隱瞞退休後轉任至英特爾(Intel)的事實。
此案不僅凸顯半導體產業中「人才流動」與「商業秘密保護」的典型衝突,也引發外界將對其當年在美ITC國際貿易委員會法庭狀告中芯國際(SMIC)的長年訴訟進行歷史對比。
責任編輯:陳奭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