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2026年產能售罄! CSP提前掀起記憶體「兩年長約」大戰 智慧應用 影音
D Book
236
台灣恩智浦
ASUS

(獨家)2026年產能售罄! CSP提前掀起記憶體「兩年長約」大戰

  • 韓青秀台北

AI需求爆發,傳出美系及中系CSP大廠提前搶購產能,要求記憶體業者簽訂LTA長約。李建樑攝
AI需求爆發,傳出美系及中系CSP大廠提前搶購產能,要求記憶體業者簽訂LTA長約。李建樑攝

AI爆發性需求增長,加速全球記憶體市場進入史無前例的缺貨狂潮。業界指出,隨著2026年記憶體大廠產能幾乎已被預訂完畢,全年缺貨確定無法轉圜,多家超大規模雲端服務大廠(CSP)正提出1年或更長的長約(LTA)談判,戰線將拉長至2027~2028年,提前鎖定未來2年的產能需求。

記憶體缺貨嚴峻呈現前所未見的「瘋狂」,AI成為主要驅動力,讓伺服器成為最大應用出海口,而CSP大廠手握龐大採購資金,在2025年下半陷入搶購後,各家對於2026年~2027年傾向建立更高的庫存,導致購買量遠超過實際消耗量。

業界透露,記憶體原廠2026年的擴產計畫緩不濟急,導致全年度的產能供給幾乎被預定完畢,促使CSP大廠提前尋求記憶體業者討論2027年的供貨產能,包括美系及中國等各大CSP業者紛紛加快腳步,透過將2026年的採購量及價格、以及後續的採購目標一併進行「捆綁談判」。

這也意味著,記憶體的賣方議價能力大幅提升,將確保推升2026年價格持續調漲,即使在下半年也不會出現跌價的機會,將重塑記憶體產業的定價模式。

伺服器業者為了不在AI軍備競賽中落後,願意提供更高的溢價確保產能,作為原廠獲利的主要來源,勢必成為供貨優先排序的客戶群。但為了要取得長約的資格,部分CSP巨頭可能提出更優渥的條件,來說服原廠,例如預先付款或資助設備採購等,藉此提前鎖定2027年~2028年的產能,據悉,2026年第1季將可能敲定2027年供貨長約。

不只是DRAM大缺貨,群聯執行長潘建成日前指出,NAND Flash價格快速飆漲,甚至會有供應商已提出漲價,但最後依然無貨可賣。他認為,「客戶拿著現金要客戶投產」的狀況很快會發生。

伺服器OEM業者也私下指出,目前AI GPU供貨或生產良率已經順暢穩定產出,但記憶體短缺卻成為整個供應鏈的出貨瓶頸,甚至傳出業界不惜拿著現金到處找貨的情況,將讓記憶體產業將從過去景氣周期循環模式,進入至「先接單,再擴產」的體質轉變。

記憶體模組廠威剛董事長陳立白也證實:「現在每一家CSP大廠都帶頭想簽超過1年的合約。」

但只有1~2家CSP大廠有可能簽到比較長的供貨合約,其他CSP業者頂多拿到1年的合約,而CSP業者以外的買家基本上是簽不到約。

據悉,目前少數簽下長約的CSP大廠多半取決於2025年下半年決策速度較快,提早發現記憶體供貨無法滿足,快速應變要求簽訂1年或者1年以上的合約,但仍僅有3成左右的CSP業者搶到長約資格。

畢竟記憶體供應商也無法過度承諾(overcommit)產能,陳立白坦言,LTA就是一個夢想,但90%廠商無法簽到長約的,部分關係較好的業者可能一季談一次,但大部分的只能每個月談,或連1個月後的供貨狀況也無法確定。

從記憶體原廠的角度來看,近期現貨價已經處於「異常偏高」的水準,不排除未來可能出現修正,但合約價仍遠低於現貨價,預期未來6~9個月仍可能出現50%調漲空間。

根據目前記憶體原廠的規劃,SK海力士(SK Hynix)2026年並無擴大NAND晶圓產能的計畫,集中火力在高頻寬記憶體(HBM)及DRAM資本投入,包括位於清州M15X新廠,將規劃作為生產HBM的專用廠,最快可望於2026年初開始投產。

但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美光(Micron)在短期內難有顯著產能投入的貢獻,新廠建置可能要等到2027年下半陸續完成,加上設備安裝及投片生產週期,不僅2026年缺乏新增產能,甚至2027年產出貢獻也相對有限。

責任編輯:何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