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椽真:台灣綠電荒壓頂 護國群山陷困境? | 政府新策略要確保IC設計老二地位可維持
早安。
做為創新技術關鍵國家的英國,在上週的SEMICON Taiwan 2025展會中,也由英國商業貿易部及英國創新局兩個部門,分別組成代表團,帶領逾30家半導體製造、設計、檢測、材料等不同面向的新銳廠商參與這場盛事。
另外,儘管入主日本負溫度係數(NTC)熱敏電阻製造商芝浦電子(Shibaura Electronics)過程一波三折,台系被動元件大廠國巨近期再度鎖定主動元件領域,宣布將豪擲重金入股電源管理IC(PMIC)設計業者茂達,顯示董事長陳泰銘企圖打造「主被動元件王國」的雄心不減。
以下是今日5則科技供應鏈重點新聞摘要:
半導體供應鏈業者表示,過去,SiC 設備主要由美系、日系廠商主導。然而在 2025 年的 SEMICON Taiwan 上,不少中系設備廠商進駐展場,顯示其正在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半導體業者指出,中國 SiC 產業規模龐大,帶動了本土設備的快速成長。目前中系設備廠商已能跟進客戶製程,積極從 6 吋跨足 8 吋相關設備。
由於中系設備的價格遠低於美、日,這使其在生產成本上具備明顯優勢。龐大的內需市場提供了中系設備業者充裕的練兵舞台,使其在生產良率與產出效益上有顯著精進,進而撬動國際客戶的轉單效益。
台灣綠電市場正處於大缺電時代,再生能源業者指出,大型企業,尤其以半導體為主的「護國群山」,正因綠電供應不足而陷入困境。
這些企業的國際客戶多已加入RE100,並設定明確的年度進度目標。然而,台灣綠電供給落後且遠不如預期,恐使企業無法達標,進而面臨訂單重分配的「土石流危機」,訂單可能轉移至綠電供應充足的海外廠區,對台灣供應鏈構成嚴重威脅。
雖然與美國的IC設計產值差距很大,但台灣IC設計產值長期位居世界第二是事實。只不過近幾年在中國大陸的追趕下,台灣排第世界二大的地位岌岌可危。國科會認為,應該要投入「高階晶片前瞻技術突破」與「異質整合產業驅動」兩大主軸,並且聚焦高算力、高功率、高頻、高節能(4H)晶片關鍵技術研發,台灣或許能保持對中國再領先5年。
隨著大環境發展驅動,中國科技產業國產化與自動化設備需求激增之外,又依各區域產業樣態及生態系的不同而有多面向發展。其中,「低空經濟」更被多個產業認為是接下來不可忽視的重要發展目標。
深圳CBD為深圳的核心商業區誒,匯集眾多大型企業總部、銀行、證券、保險機構之外,也是當地觀光、商務、購物的重鎮。在如此人口密集、講求效率的區域,就有一個美食外送平台「美團」設置的無人機服務站點,雖然此項服務有時間限制,但也足以凸顯當地已經低空經濟視為民生日常。
中美半導體爭端再度升溫。美國商務部近日宣布,將23家中國實體新增列入實體清單,其中半導體相關企業多達13家,分布北京、上海、深圳、無錫、長沙等多個城市,顯示這一波新制裁動作兼具技術針對性與地域廣泛性。
中方隨即展開反制,中國商務部宣布,即日起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類比晶片啟動反傾銷立案調查,調查申請是由江蘇省半導體產業協會所提出,其中更點名涉及德州儀器(TI)、亞德諾(ADI)、博通(Broadcom)與安森美(Onsemi)4家美國大廠。
責任編輯:陳奭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