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雲端AI」晶片淡旺季節奏大亂 顯示驅動IC設計加速靠攏ASIC
近日台系顯示驅動晶片(DDI IC)業者陸續公布最新財報表現和未來展望,有鑒於中國消費市場因為先前的補貼政策已經提前實現換機需求,加上美國關稅政策讓供應鏈也決定提前拉貨,2025年下半幾乎都呈現旺季不旺,更可以說是「全年淡旺季節奏直接逆轉」。
如此淡旺季節奏混亂的情況,晶片業者坦言,預估到2026年都還有可能重演。聯詠、奇景光電、天鈺等台系驅動IC設計業者的多元布局策略,已經快速開展,而這樣的尷尬難題,也普遍出現在「非雲端AI」的晶片業者身上。
IC供應鏈業者表示,而面臨到DDI IC整體需求轉弱,且出貨表現變得如此不穩定的事態,不少DDI業者正在擴大對其他技術產品的發展投資。如龍頭聯詠,已經在AI特用晶片(ASIC)方面有所突破,力拚4奈米專案在2025年底前完成設計定案。
而天鈺也往電源管理晶片(PMIC)、電子紙以及最新的邊緣AI處理器晶片業務發展,天鈺希望最新的邊緣AI業務,可以推動公司的非DDI營收超過50%。奇景則是已經往影像感測、超低功耗AI、光學共同封裝(CPO)與智慧眼鏡相關晶片等多領域發展,希望未來能夠逐步改變公司的整體產品組合。
驅動晶片業者表示,已經有一些廠商觀察到,2026年第1季部分客戶可能會因為今年下半的補貨動作較小,而又重新開始為農曆新年檔期提前累積庫存。而中國市場目前也還有一波新的補貼政策在進行中,客戶並不能完全撇除部分消費者可能會在2026年初更換新裝置的可能性。此外,關稅政策的變化更是一個還無法完全確定的未爆彈,任何相關政策的變動,都可能影響供應鏈拉貨節奏。
DDI相關業者提到,尤其像是大尺寸、中尺寸應用的DDI IC,現在基本上已經很難照著傳統淡旺季來評估需求好壞。像是TV應用,基本上完全都是跟著需求「事件」在走,比方說2024年的奧運檔期,2025年的中國國家政策補貼等。
眼下2026年又要迎來世界盃足球賽,TV客戶為了在大型賽事進行的夏天前做好促銷準備,對DDI的拉貨,可能得在上半年就預先啟動,那基本上就意味著2026下半年,TV相關的大尺寸DDI晶片,可能不會有太強的旺季效應。
而在PC、NB等電腦相關顯示器應用的驅動IC部分,2025年拉貨情況也是極其混亂。第2季有大量的提前拉貨出現,使得下半年相關產品需求變得較弱,下半年的營收可能會略遜於上半年。而所謂的PC換機潮,2025年看起來也還沒有非常顯著地展現在供應鏈業者的營運表現上。
整體來看,大概只有智慧型手機所需的小尺寸DDI產品,還有按照原本的淡旺季動能在走,無論是傳統的整合觸控與顯示晶片(TDDI),還是比較先進的OLED DDI產品,都是到下半年才繳出比較強勢的出貨動能。
IC設計業界人士表示,因為面板大廠普遍都非常緊盯市場需求,所以對DDI的拉貨動能都力求精準,透過各種短單操作,不僅確保產能的稼動率和面板價格都能夠維持在穩定狀態,也確保自身的庫存水位可以維持在比較低的態勢。
對應到現在市場上動輒就出現一些突發狀況,DDI出貨淡旺季自然就很容易被打亂。而這樣的情況其實也不只在DDI業者身上發生,縱觀2025年各類不同的晶片類型,除非終端應用是提供給雲端AI資料中心,否則多數消費相關、基礎晶片的出貨狀況,都不太穩定,也普遍都有旺季不旺的情況。
責任編輯:何致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