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椽真:電動車晶片需求在 台廠擴張腳步不間斷 | 三星、SK海力士記憶體產能分配遇難題
台灣與中國PCB展會相繼落幕,DIGITIMES觀察雙方焦點迥異。台廠聚焦AI浪潮下的銅箔基板(CCL)供應瓶頸,中國業者則展示雲端與邊緣AI應用實力。深圳CPCA Show Plus 2025現場出現用於CoWoP封裝的新型UHD板。此外,傳出由NVIDIA主導的CoWoP,捨棄ABF載板,將AI晶片直接封裝於PCB,恐重塑封裝供應鏈格局。
另一方面,中國加速網通晶片本土化,致台廠瑞昱、立積中國電信營收下滑,所幸歐美市場成長填補空缺,營運平穩過渡。中國半導體市場動態,DIGITIMES持續關注。
以下是今日5則科技供應鏈重點新聞摘要:
儘管全球汽車市場與供應鏈對市況的看法仍然保守,近期車用晶片大廠對於客戶的補貨動能,也持較為審慎的態度,僅強調預期將逐步迎來復甦的曙光。
然而,不少台系車用晶片新兵,卻在近期對相關營收,抱持著非常正向的態度。
如IC設計龍頭聯發科表示,其車用智慧平台新品預計於本季配合客戶需求啟動量產。瑞昱則直言,即便全球車市仍面臨掙扎與大環境逆風,但電動車(EV)相關晶片需求依然穩健。瑞昱除了在車用乙太網持續取得突破,後續也準備推出多元的車規晶片搶佔市場。
安世半導體(Nexperia)糾紛演變至中美地緣衝突層次,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本屆APEC會面後,傳川普政府(Trump Administration)將在中美貿易協議概況說明中,宣布安世中國恢復晶片出口,凸顯中美高層已關切此爭議,並尋求解方。
此外,歐洲也介入尋求解決此爭議可能造成的潛在後果。
歐盟(EU)科技事務負責人Henna Virkkunen於10月31日與荷蘭安世視訊會議後表示,歐盟決心透過外交途徑解決供應緊張的問題。Virkkunen重申,歐盟致力取得外交突破的決心,討論了加強供應鏈韌性的潛在短期和中期措施。
HBM獲利高、DDR5銷量旺 三星、SK海力士產能分配遇難題
受企業AI熱潮帶動,過去集中於高頻寬記憶體(HBM)的需求,正逐漸擴大至通用型記憶體。通用DRAM等產品價格持續上漲,業界更預期將出現獲利結構反轉的現象。
然而,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與SK海力士(SK Hynix)等因同時生產兩種產品的記憶體製造商,產能有限,故不得不苦惱2026年應將重心放在哪類產品上。
「電力即算力」,工研院表示,全球資料中心的電力需求預估在2030年將成長超過1倍,而資料中心建置也朝向IT電力容量大型化趨勢,美洲地區平均每座達100MW規模,全球平均則約50MW。其中,馬來西亞吸引美系和中系廠商進駐,設置資料中心,已然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反觀台灣平均僅7MW,AI建設落後許多國家。
全球企業導入人工智慧(AI)掀起裁員潮,但近期有報告預測,AI取代人力的承諾多未兌現,發現實際操作後結果不如預期,被迫重新招聘人員。
The Register引述研究機構Forrester《2026年預測:未來工作》報告指出,55%受訪雇主後悔因AI解僱員工;57%負責AI投資的決策預期,未來1年AI會增加公司人手,認為公司將減少人力的僅佔少數。
責任編輯:張興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