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高效能濾網標準!台灣康法攜手北科大 引領潔淨空氣新時代
近年來,空氣污染問題日益嚴重,影響全球數10億人口健康。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空氣中的懸浮微粒(PM1、PM2.5、PM10)與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以及癌症風險息息相關。因此,空氣濾網的效能標準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為改善空氣品質並確保空氣濾網測試更科學、真實,歐盟正式推行ISO 16890標準,取代過時的EN 779標準。台灣CNS 16890標準不僅強化對細微顆粒的過濾評估,更貼近實際應用需求,並與全球標準接軌,為企業與消費者提供更具公信力的參考依據。
Camfil Taiwan台灣康法與北科大潔淨技術研發中心、半導體廠務製程設備中心和創新前瞻科技研究學院,昨天合作舉辦研討論壇,探討「空氣濾網最新標準CNS(ISO)16890&各國標準(標定)差異」與「空氣濾網容塵量(壽命)議題」。
會中,產學互相分享研究成果,探討應用於醫療、電子及半導體產業的高階濾網HEPA(High-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最佳應用策略,並提供業界選購與運行管理的實務建議。
透過全程直播,研討會共計百餘位業界專業人員盛情與會(含線上及實體),與會人員來自半導體、電子與空調設計單位等領域。
論壇中,北科大研發中心專家針對HEPA濾網提出技術討論,對其容塵量、壽命、折高設計與材料結構進行深入探討。北科大提出高階HEPA濾網所採用的測試技術,包含油霧PAO與鹽粒KCl測試濾網的過濾效能。
其研究亦考量濾網採購成本與日常運行費用,以尋找兼具高效過濾與經濟效益的最佳方案。結果顯示,在相同材質與結構下,較厚的濾網容塵量較高,而選用初始壓損較低的濾網則可有效降低FFU系統能耗。
台灣康法客戶經理蔡睿爵在論壇中提出,由於先前的EN 779標準僅針對PM10(直徑 ≤10µm)測試,忽略PM2.5和PM1等更細微的污染物。ISO 16890規範擴展至PM1、PM2.5和PM10,更能真實反映空氣中的細懸浮微粒影響,因此以ISO 16890取代舊有濾網標準,對業界來說是促進產品品質的良性發展。
同時,ISO 16890標準的測試條件更貼近實際環境。不同於傳統EN 779,ISO 16890採用更接近實際空氣環境的測試方式,例如:測試不同顆粒尺寸範圍內的過濾效率,而非僅針對單一特定顆粒;ISO 16890考量「靜電衰減效應」,確保濾網長期性能更準確。
台科大潔淨技術研發中心教授胡石政亦呼籲各界專家,ISO 16890為國際通用標準,適用於全球市場,台灣應同步適用,這能讓消費者與企業更輕鬆選擇符合實際需求的高效濾網,並鼓勵企業研發更高效的空氣濾網,提高過濾性能並減少能源消耗。
台灣康法公司致力於提供包含HEPA & ULPA的高效節能空氣過濾系統與解決方案。濾網並依據ISO 16890標準進行產品測試與標示。此外,台灣康法亦提供濾網生命週期總營運成本分析,協助企業優化過濾效能、降低營運成本,達成更高效與永續的空氣品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