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AI守護隧道安全 綠捷能攜手華碩打造智慧偵測系統
台灣山地地形佔比較高,公路系統多以隧道穿越山區,形成全球少見的高密度隧道網路,尤以中長途高速公路為甚。由於隧道具備封閉空間特性,一旦發生事故,容易導致人員傷亡。綠捷能科技採用華碩智慧物聯網解決方案與技術服務,開發的IID(Incident Information Detection;事件資訊偵測系統)智慧平台,可利用AI技術即時偵測隧道異常事件,大幅提升危險預警與應變效率。
國際上已將隧道列為高風險管理區域,即時預警與通報成為必要機制。然而,傳統的隧道監測方式,卻因人力極限而面臨挑戰。
綠捷能執行長洪國洋指出,長達數公里隧道的攝影機數量龐大,管制中心人員需同時監看上百路監控影像,難以即時發現異常,對此綠捷能開發出IID系統,透過AI技術打造出多功能智慧化監控系統,此系統結合綠捷能自主研發的AI引擎與部署於機房的華碩主機,自動從大量監控畫面中篩選出可能的異常事件,根據實際運行數據,此系統的偵測準確率接近98%,在穩定環境下甚至可達100%。
洪國洋表示,綠捷能IID系統的強大效能,除了來自AI能力與特定領域專業經驗外,硬體合作廠商的技術能量也是重點。
在此系統中,綠捷能採用華碩智慧物聯網的EBS-4U700工業級邊緣運算伺服器作為核心運算平台。這款高效能伺服器支援多張高階GPU卡,可同時處理上百路高解析度攝影機影像,軍規級元件與先進散熱設計,則滿足了嚴苛的隧道環境需求,確保系統可在24小時全天候運作時維持穩定效能。
EBS-4U700工業級邊緣運算伺服器內部整合的NVIDIA GeForce RTX 4090 Ti GPU,提供強大AI推論運算能力,可即時處理多路高解析度影像流,確保AI模型在毫秒級時間內完成事件識別與判讀,大容量顯示卡記憶體則支援複雜的深度學習模型載入,大幅提升辨識準確率與處理速度。
除了硬體設備,華碩智慧物聯網也供完整技術支援服務,包括針對AI運算需求進行BIOS調校、精密調整作業系統相容性、智慧化GPU資源分配機制,確保AI軟體與硬體的高效協作,模組化擴充設計能依據不同隧道規模彈性調整,支援各種工業通訊協定,與既有系統無縫整合。
洪國洋透露,國內多處隧道已採用綠捷能的IID系統作為管理平台,除此之外,具備高度通用性的綠捷能AI偵測系統,也應用於其他場域,例如偵測非授課時段的校園是否有逗留人員、港口碼頭內的重型車輛是否依指定路線行駛、透過熱感攝影機辨識裝載化學品貨櫃的異常煙霧與升溫。
洪國洋指出,隨著AI技術不斷進步,安全管理應用也逐漸從單純的「通用型」輔助功能,轉向「專業管控型」整合系統,透過AI系統進行全天候監控與即時決策的需求日益明確,接下來綠捷能將持續攜手華碩,重塑基礎建設安全管理模式,從隧道延伸至更多需要即時監控與預警的關鍵場域,以AI技術守護公共領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