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防新格局 雲地資安零死角 企業數位轉型加速 資安防護面臨整合挑戰
全球數位轉型浪潮快速推進,雲端服務已成為企業營運的核心基礎設施。然而,在享受雲端帶來的靈活性與效率提升的同時,資安威脅也持續升高。根據經濟學人研究指出,約六分之一的資料外洩事件與AI技術相關,顯示人工智慧已成為新型態攻防工具。
面對雲地整合的複雜性、專業人力不足,以及投資效益難以衡量等痛點,企業亟需重新檢視資安防護策略。安碁資訊於9月16日舉辦的「攻防新格局 雲地資安零死角」研討會中,多位國內外專家就深入剖析最新攻防趨勢與因應對策。
雲端資安問題立體化 設定錯誤成主要風險
隨著企業持續將業務系統遷移至雲端,資安挑戰已從單純的地端防護,演變為立體的雲地整合問題。根據統計,高達90%雲端資安事件源自設定錯誤與權限濫用,顯示企業在配置管理上存在普遍弱點;再加上缺乏統一的監控與情資分享機制,使威脅偵測與回應效率受限。
整體而言,目前企業面臨的痛點包括雲端安全風險倍增、跨雲管理日益複雜、缺乏整合可視性,以及資安人才短缺,導致長期防護能量不足,這些挑戰迫使企業必須依賴專業資安夥伴,並導入新世代整合架構,以提升防護韌性。
在企業普遍面臨雲端安全風險、跨雲管理複雜度與資安人力不足等挑戰下,Frost & Sullivan資深總監Kenny Yeo在會中進一步指出,他強調,單一防護工具已難以應對當前威脅,企業必須導入XDR(延伸偵測與回應)整合方案,藉由多層次偵測與即時回應縮短應變時間,並提升跨平台可視性。這顯示若仍依賴傳統防護手段,將難以因應日益多樣化且複雜的惡意攻擊。
Frost & Sullivan Kenny Yeo 的觀點凸顯亞太 CIO 普遍面臨的資安難題,呼應了台灣企業在雲地整合上的現實壓力。對此,安碁資訊總經理吳乙南表示,雲端雖已成為企業營運的核心,但也加劇了地端與雲端整合的挑戰。他提醒企業,AI 既是提升效率的新工具,同時也可能成為潛在的威脅來源。
安碁資訊整合子
公司宏碁雲架構(acer eDC )在雲端的技術能力, acer eDC是國内唯一連續三年獲頒「台灣微軟Security 合作夥伴」的雲端安全監控服務商,大幅強化雲地整合資安能量,為企業提供更完整的防護方案。
AI驅動雲端治理新架構 從策略到落地的資安轉型路徑
除了制定整體策略,安碁資訊也從產業實務需求出發,將雲端治理與AI安全整合為一套可落地的防護體系。技術副總黃瓊瑩以金融產業為例指出,在AI應用全面加速的背景下,企業普遍面臨人力配置重新優化、雲地整合複雜化、投資效益量化困難、防護機制持續性不足與工具整合困難等五項挑戰。這些挑戰不僅反映出AI時代資安環境的多變性,也凸顯企業治理結構的調整迫切性。
安碁資訊的解方以「偵測、分析、回應、優化」四階段為核心,涵蓋(1)雲地整合架構諮詢、(2)雲地監控整合的資安託管服務(MSSP),(3)資安事件分析與回應(IR)、以及(4)資安最佳實踐為框架,透過雲端原生技術結合在地經驗,企業得以建立閉環式動態防護架構,在合規、營運與風險三軸間維持穩定平衡。安碁資訊強調,資安不再只是防禦機制,而是治理工程的一環,唯有將安全思維內嵌於營運流程,才能形成長期韌性的防禦基礎。
在技術層面,資安監控處處長薛承文表示,我們以「ACSI Hybrid SOC」體現雲地整合的智慧化轉型。該架構兼具彈性與統一性,結合AI智慧監控與客製化分析模型,能在多雲、多租戶環境下維持一致的安全視角。系統核心採用SOAR(安全協調自動化與回應)機制,將異常事件的通報、簽核與應變流程自動化,使事件反應時間顯著縮短,同時確保流程合規與資料一致。
Hybrid Monitor Hub整合平台進一步強化了這項架構的整體效能。透過集中化的監控中樞,平台可整合如Microsoft Sentinel、Google SecOps或其他SaaS SIEM資料來源,並利用AI進行行為比對與威脅情資交叉驗證。此設計不僅突破傳統「雲地分離」的限制,且極富彈性的架構設計,更能滿足企業服務分階段上雲的規劃需求,使監控不中斷,能以單一態勢視圖掌握全域風險。Hybrid SOC象徵企業防禦模式的轉折——從被動監控邁向以AI驅動的預測式防禦,達成人機協作的安全韌性。
在雲端應用深化的環境下,多數資安事件源自設定錯誤與權限濫用,而非外部攻擊。宏碁雲架構產品總監郭孟鈞表示,宏碁雲架構的治理思維以「盤點、健診、治理」三階段建立持續性防護循環。他建議企業先全面盤點雲端資產與潛在風險,確保多雲環境的可視性;再依據CIS、ISO等國際標準執行雲端資安健診,找出組態與權限漏洞;最後可導入CNAPP(Cloud-Native Application Protection Platform)與持續監控機制,讓安全治理能隨營運規模動態調整。
此一防護邏輯讓雲端安全不再侷限於單點修補,而成為持續演化的治理架構。透過宏碁雲架構與安碁資訊的協作,企業可在AI運算與多雲部署並行的環境中,建立具韌性與可衡量性的資安治理體系,從根本降低暴露面,並以治理力支撐創新力。
整體而言,人工智慧正改變資安攻防的基本邏輯。一方面,生成式AI已被攻擊者運用於製作釣魚郵件、生成惡意程式與深偽內容,導致攻擊規模與擬真度同步提升;另一方面,企業防禦系統亦逐步導入AI技術於SIEM、SOC與XDR等架構中,以實現行為模式比對、威脅預測與回應自動化。AI對抗AI的時代,正在重塑資安的速度與範圍。
然而,真正的挑戰在於「自動化與判斷力」的平衡。全自動化防禦可能導致誤判與資訊偏差,而單靠人力又難以應對龐大的數據量。最佳的防護模式,是以AI負責資料分析與異常偵測,再由人類專業決策介入關鍵判斷,確保策略具備可解釋性與延展性。這種「AI輔助、人類決策」的混合模式,正成為企業建構智慧防禦體系的主流方向。
資安威脅日益複雜 整合式防護成為必然選擇
觀察目前企業IT趨勢,雲地資安整合與AI攻防已成為不可忽視的課題,單點防護工具不足以因應日益複雜的威脅環境,唯有導入整合式監控與跨雲架構,才能提升整體防禦能力。
安碁資訊將持續結合國際資安能量與在地實務經驗,協助企業強化防護韌性,建構完善的雲地整合資安體系,迎戰新一波攻防挑戰。面對快速演進的數位轉型浪潮,企業唯有依靠專業夥伴與先進技術,才能在享受雲端效益的同時,確保資訊資產的安全無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