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體狂缺貨! 大客戶滿足率僅剩7成、伺服器DRAM漲價5成
記憶體缺貨風暴進入「慘烈」局面,近期上游國際原廠2025年第4季合約價陸續敲定。據悉,隨著各家搶貨激烈,導致美、中多家一線大客戶的訂單滿足率,僅約7成。而伺服器記憶體第4季合約價暴衝,漲幅高達40~50%,產能排擠效應已連帶影響到其他的非優先供應客戶,未來2個季度的滿足率,將可能不到40%。
AI需求爆發,掀起記憶體產業全面缺貨及猛爆性漲價潮。供應鏈指出,產業缺貨從第3季開始「變天」,如今要搶貨已經來不及,多家記憶體模組廠10月可能出現無貨可買困境,韓系大廠「直接不給報價」,因為DDR5 DRAM顆粒已經無貨可賣,只能等到11月再排隊重新下單。
業界私下坦言,從原廠釋出的態度來看,恐怕不只是10月,可能整個第4季都很難搶到貨,「如果真有急單需求,就直接按照現貨價格來買」。
從現貨市場來看,DDR5價格從9月底呈現直線拉升,成為近期漲幅最高的產品線,相較於9月DDR5 16Gb價格約在7~8美元,目前已明顯跳增到13美元價位,預期後續DDR5將會繼續缺貨上漲。
據悉,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近日開出第4季合約價,隨著伺服器需求強勁,以及產能優先轉向先進製程,伺服器應用也成為這一波價格飆漲的焦點。其中,企業級固態硬碟(SSD)漲幅高達15~35%,而伺服器記憶體的RDIMM價格,更是上看40~50%,遠超過原本業界預期的3成漲幅。
儘管記憶體原廠第4季報價大漲,但供應鏈估計,產業搶貨壓力已經擴大蔓延,包括各大美系或中系雲端服務(CSP)大廠都無法完全滿足需求,訂單滿足度約為7成左右,且要參考2025年前3季的平均交貨量為基準。
由於美系4家超大規模資料中心(Hyperscalers)幾乎囊括全球資料中心約5成市佔率,而OpenAI、甲骨文(Oracle)預計2026年下半推動資料中心的出貨放量,在伺服器記憶體的需求火熱下,整個DRAM產業供不應求,將延續至2026年底。
至於中小型業者、通路客戶或記憶體模組業者的備貨壓力持續升高,由於交貨排序無法跟一線大廠競爭,依照各家規模及出貨能力,平均訂單滿足度僅約35~40%左右,記憶體業界認為,至少在2026年第1季,仍難以解決「無貨可買」窘境。
南亞科先前指出,DDR4目前約佔全球DRAM市場約20%,其中10%以上為DDR4,其餘為LPDDR4,雖然PC業者快速轉向DDR5,但TV、網通、消費性或IPC等利基型應用轉換的意願並不高。但業界也認為,目前資料中心的交換器,仍延續採用DDR4規模,整個產業缺口雖然終將逐漸縮小,不過長尾效應在短期1~2年內不會消失,將出現1成以上的產能缺口。
業界人士指出,綜觀來看,記憶體缺貨不僅推升市價高漲,對於整體供應鏈也恐有斷鏈風險,由於PC業者改為主流DDR5規格,DRAM合約價連續調漲,OEM廠的庫存水位持續下降,將衝擊PC DRAM供應短缺更趨緊張。
雖然2025年受到關稅戰影響,供應鏈提前在上半年展開拉貨,但若是2026年關稅變數降低,景氣可望開始復甦,但就算PC OEM客戶願意出高價,也不一定能買得到足夠的量,當PC需求增加的時候,恐怕將堪比過去在疫情時期的「斷鏈短缺」局面。
近期小米高層亦表示,記憶體晶片成本上漲遠超預期,成本壓力已轉移到新產品定價,未來可能進一步加劇,顯示記憶體漲價缺貨的問題已逐漸擴大至PC、手機產業。
責任編輯:何致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