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OCP、擁抱開源 AMI與台灣ODM並肩打造新世代基礎架構 智慧應用 影音
D Book
236
Event
DFORUM

深耕OCP、擁抱開源 AMI與台灣ODM並肩打造新世代基礎架構

  • 台北訊

隨著雲端運算與資料中心產業加速導入Open Architecture與Open Firmware,傳統韌體生態正面臨深度重構,開放架構已從技術選項演變為產業主流。美商安邁科技商務開發處處長陶大中指出,該公司一直以來都會根據產業演進,持續調整策略與產品方向,並將自身定位為「開源架構建構者」,提供能被真正採用的開源平台。

從IP Code到開源  AMI精準回應產業轉型

AMI商務開發處處長陶大中表示,AMI從傳統BIOS供應商轉型為開源架構建構者,致力協助ODM客戶加速開源落地,並降低維運成本、強化產品差異化。AMI

AMI商務開發處處長陶大中表示,AMI從傳統BIOS供應商轉型為開源架構建構者,致力協助ODM客戶加速開源落地,並降低維運成本、強化產品差異化。AMI

隨著CSP直接與ODM合作,產業結構已出現顯著變化。陶大中表示,現在的CSP業者不再只是單純採購成品,而是希望掌握更多產品定義權與資源,並逐步建立可維運的自主平台,部分CSP出身開源生態,因此更傾向以自有的Open Source Firmware架構打造平台,以取得更高的可控性與差異化優勢。

AMI與OCP(Open Compute Project)淵源深厚,早在OCP初期推動開放硬體規格時便已展開合作,並長期參與標準制定。觀察到CSP大量導入OCP規格伺服器並帶動ODM生產標準化硬體,AMI主動建立對應的韌體標準與驗證流程,並參與多個工作小組,將標準轉化為產品開發規範,加速客戶導入。

值得一提的是,AMI成為首家通過OCPS.A.F.E.認證的獨立BIOS供應商,協助ODM/OEM向終端用戶提供韌體安全性與程式碼品質保證。

在此基礎上,AMI推出MegaRAC Community Edition與Aptio Community Edition等開源平台,協助客戶快速落地開源策略。在這個產業生態中,AMI扮演「底層基礎建設提供者」的角色,將韌體層打造成穩定、可擴展的基底,讓客戶能在此平台上整合自有IP並進行差異化開發。

陶大中強調,這並非單純的技術決策,而是回應產業鏈需求的系統性轉型,AMI已從傳統的IP提供者,進一步轉型為開源架構的建構者,致力於提供可長期維護、可支援多場景的韌體平台。

從專有韌體轉型至開源架構,陶大中坦言這是一場「挑戰極大的變革」。最大難題在於產業各方對Open Source的定義與期待不一,CSP客戶要求不同ODM平台共用同一套韌體基底,以確保測試、維運與部署的一致性;ODM客戶則必須同時滿足CSP的開源需求及通路與企業端的多樣化客製需求,承受雙重壓力。

技術層面也不容小覷,OpenBMC與AMI IP BMC架構差異大,AMI過去的開發環境又以Debian為主,BMCOpenBMC則是Yocto架構,導致整合困難。

為解決這些問題,AMI發展出「OneTree架構」,統一管理不同系統程式碼,建立標準化、可擴展的開源韌體基底,讓客戶能在此基礎上快速開發並延伸自有功能,降低導入與維護成本。

同時,AMI採取「開源基底+商用加值模組」策略,開源基底提供標準架構加速導入,自有IP功能模組則可依需求選配,滿足更高階、客製化功能需求,進一步提升產品差異化與市場競爭力。

AMI開源平台加速ODM轉型  降低維運成本、強化市場競爭力

目前市場上已有多家ODM廠商導入AMI的開源方案,陶大中指出,導入AMI開源平台,將可為為ODM業者帶來兩大效益,一是搭配AMI預建的開源架構可快速與硬體平台整合,可減少開發與驗證週期;二是降低維運負擔,OpenBMC與BIOS都屬高度複雜、持續更新的系統,自行維運需投入大量人力資源與資安應對機制,透過AMI的支援與標準化開源平台,ODM廠商可將維護成本降到最小。

談到未來規劃,陶大中表示,公司將從「人才培育」、「工具鏈」、「系統級管理支援」及「驗證平台」四大主軸全面布局開源架構。針對台灣資深韌體工程師人力不足,AMI成立專責訓練團隊,為資深工程師提供模組化開發介面,並為新進工程師建立完整訓練與認證流程,加速客戶團隊成長。

同時,AMI持續開發建置OneTree Development Studio編碼工具、韌體更新工具及DCM多伺服器/多機櫃管理平台,將開源架構從單一伺服器擴展至機櫃級別,滿足大型雲端與AI基礎設施的集中管理需求。

此外,AMI計畫推動「Meridian三方共贏驗證平台機制」,透過自家開源程式碼預先驗證ODM硬體平台,讓CSP客戶可直接選擇符合需求的硬體與韌體組合,提升一致化韌體體驗;對ODM而言,取得AMI認證標章可拓展市場,而AMI也能進一步擴大平台覆蓋範圍,實現CSP、ODM與AMI的三贏。

AMI與台灣ODM並肩作戰  從製造者走向定義者

觀察近期產業發展,陶大中認為台灣ODM與系統整合廠商已從被動製造者轉型為產品定義的第一線,可直接掌握客戶需求並快速回饋設計與供應鏈。

他指出,台灣廠商在OCP/SRI生態具備三大優勢,包括直接連結全球雲端/AI客戶、產品開發彈性高,以及具備由ODM跨足OEM甚至服務提供者的潛力。AMI與ODM客戶的關係,已轉化為共同面對終端客戶的協作夥伴,憑藉跨足市場端與設計端的雙向理解,提升產品開發效率與匹配度。

陶大中最後強調,開源不是「交棒給社群」,而是產業共同維護與落地的過程,必須兼顧技術開放與商業價值的平衡,台灣ODM與AMI的結合,將成為開源系統架構落地的最佳實踐。

隨著開放架構成為主流,能提供穩定基礎建設、專業整合與持續維運支援的業者,將在新生態中扮演更關鍵角色,AMI未來將持續以深厚的韌體專業與全球生態資源,作為台灣產業鏈邁向開源轉型的堅實後盾。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