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瓶頸突圍 應用材料公司以MAX OLED解決方案打開中大尺寸顯示市場新局
在全球高解析、高效率顯示器需求不斷提升的驅動下,OLED技術在高階智慧型手機中成為主流,但要進一步滲透至平板、筆電、電視,乃至車載與AR/VR等應用裝置,仍面臨技術與製造成本上的挑戰。特別是當面板面積增大後,傳統OLED製程在解析度、亮度、良率與功耗方面的限制就更加顯著。
「這裡蘊藏著超過千億美元的市場機會,」應用材料公司(以下簡稱應材)顯示器事業群台灣區業務總經理鄭仕易表示。作為材料工程解決方案的領導者,應材觀察到現階段OLED在智慧型手機的滲透率雖已突破5成,但受限於製程瓶頸,大尺寸OLED的應用,如平板、筆電甚至電視,至今仍難以突破,「若要讓 OLED應用再擴大,就必須解決大尺寸、高亮度下的功耗、製程良率與效能表現問題。」
導入微影蝕刻 MAX OLED帶動製程與效能雙突破
以目前市場上主流的FMM(Fine Metal Mask,精密金屬遮罩)技術來看,鄭仕易說當應用逐步邁向中大尺寸顯示器,無論從製程、材料或是產品的效能表現等,都面臨不同程度的挑戰。
由於FMM製程需預留較大邊界,限制了像素開口率,使得光輸出效率下降需以高電流驅動,將影響顯示器使用壽命;此外,因FMM製程中需頻繁使用化學品清洗,對製程穩定性及環境均有影響。
有鑑於此,鄭仕易說應材提出全新的MAX OLED平台解決方案,以「微影蝕刻」技術針對FMM製程中的對位誤差、開口率偏小與遮罩清洗等問題提出解方,是業界首度將此技術導入OLED製程,展現應材在製程技術應用的創新外,更進一步帶動OLED在節能、省電、成本控管與終端應用的突破,可加速並擴大其市場導入。
由於Gen 8基板生產效率更高,透過優化每片玻璃所生產的顯示器數量來降低成本,製造商可生產更大、更具成本效益的OLED面板;應材的MAX OLED垂直蒸鍍技術可讓OLED的製造玻璃基板尺寸從Gen6放大到Gen8更容易實現。
「與傳統OLED相比,這樣的技術能帶來不少優化,」鄭仕易說使用此系統生產面板可實現3倍亮度、2.5倍解析度及5倍使用壽命,同時耗電量降低 30%可更節能。
跨應用落地 MAX OLED重塑顯示產業版圖
MAX OLED採用專門設計的無光罩製程,能夠單獨沉積與封裝每個像素,這項專有的製造方法帶來卓越的像素定位精度,使開口率提升至兩倍以上,有助於支援大尺寸顯示器應用。
此外,鄭仕易表示,MAX OLED的垂直蒸鍍技術提供更高的材料利用率—因OLED的有機材料相當昂貴,當利用率提升就能有效降低製造成本。
同時,相較FMM技術,MAX OLED可移除使用光罩清潔化學品,從而減輕顯示器製程對環境的衝擊,積極回應企業對 ESG 要求日益嚴格的永續生產需求。
據外媒報導,目前包括三星顯示器(Samsung Display;SDC)、維信諾(Visionox)和日本顯示器(Japan Display Inc.)等領先顯示器製造商已將MAX OLED解決方案導入系統,進行量產性能驗證。從消費端手機、平板電腦,到 AR/VR 穿戴裝置、車用螢幕等新形態裝置,都有望在MAX OLED技術的助攻下被實現,打破OLED在中大尺寸應用上的困境。
而對於這場技術轉型的未來,「我們認為MAX OLED有潛力成為整個OLED顯示產業的轉捩點,」鄭仕易語氣堅定地說,未來當更多面板廠採用此架構,將有機會重塑OLED顯示器的製造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