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AI打造CPS 彰顯智慧製造應用價值
研究機構Gartner在2017年發表一份報表,指出未來12個月,59%企業期望將人工智慧(AI)運用於製程自動化,46%期望運用在預測分析,兩者皆攸關智慧製造。
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講座教授周至宏表示,AI意指透過電腦實現的智慧,他個人偏好使用「計算智慧」(CI)辭彙,目前實現於智慧製造之技術為「計算智慧」技術,舉凡神經網路、機器學習、模糊系統、演化式計算、混合式智慧型計算,均屬於CI範疇。
智慧製造係指具有訊息自感知、自決策、自執行等功能的先進製造過程、系統及模式的總稱,具體實現之道,在於製造過程的各環節與新一代資訊技術深度融合,例如物聯網、大數據、雲端運算,也包含CI。
最能表彰智慧製造的計畫,無疑是德國政府所提的工業4.0,旨在打造一個大量將網路技術、軟體技術、物聯網技術、雲端技術與大數據技術,整合為完全數位化的「智慧製造生產系統」,關鍵在於智能系統加上虛實整合系統(CPS),以後者為核心。
周至宏認為,工業4.0或智慧製造都具備共通精神,其一針對商業層面,期望透過智慧決策處理問題、預警問題、預知需求與創造需求;另一針對工業層面,希冀借助智慧決策處理問題、預警問題,及預防已知與未知問題。簡言之,不能等到出現嚴重的庫存積壓或設備故障,才急忙解決難題;此時CPS的角色顯得十分重要,它有助於打造一個Twin Model或Triplets Model,形成智慧工廠設計與規劃之樞紐,讓企業可藉由模擬比對,預先挖掘真實世界的潛在問題。
更有甚者,CPS不僅止於智慧工廠的設計與規劃層次,亦可注入品質預測、維護保養預測與排程、生產排程、製程參數優化與監控等諸多能量,打造智慧製造設備與系統。
在形塑CPS的過程,AI可著力之處相當多,迄今已有具體實例,例如精密定位系統之產業應用。輕、薄、短、小產品的製程,需要仰賴自動化的機器視覺輔助,惟「自動對位」的高階設備要價高昂,但自主開發成果的效率不彰,於是周至宏聯合高應科大、金工中心等多個團隊與專家,發展一套「整合類神經網路及進化優化演算法」,得以快速精準取得自動對位參數,證實可提升效率達40%,AI之價值彰顯無遺。
- 智慧工廠論壇為南台灣企業打造工業4.0饗宴
- 導入智慧製造為企業未來存續的關鍵因素
- 新一代智慧影像技術開啟工業4.0新視野
- 通訊、感測器及電源三路並進 加速實現智慧工廠
- 整合IT、OT與CT資訊 打造智慧製造戰情室
- 軟體自動化平台展現智動化新思維
- 工業網路線纜茲事體大 需審慎設計與安裝
- MES/EAP搭配行動倉儲管理 扎穩工業4.0馬步
- 以AI打造CPS 彰顯智慧製造應用價值
- 藉工業物聯網融合IT與OT 驅動製服化轉型
- 商業、技術及用戶如何平衡? AJA從使用者經驗下手
- ST完整的PLC晶片組為新款智慧電力未來鋪路
- 浩亭致力促進大陸智慧製造業轉型
- 研華攜手安謀舉辦物聯網管理線上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