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赴美投資沒完沒了?亞利桑那州長將來台夜宴供應鏈
台積電宣布美廠加碼投資千億美元後,地緣政治壓力還是未解除,助攻「美國重返半導體製造」榮耀的大戲還有續集。
據半導體業者表示,亞利桑那州長Katie Hobbs將率代表團於2025年3月17日專程來台了解半導體發展,並宴請台積電王英郎等高層與多家供應鏈。
但入列餐敘名單的台廠其實忐忑不安,相當清楚州長的邀約目的在於共襄盛舉赴美設廠,在大國、客戶與營運成本壓力下取得平衡將是項困難決定。
亞利桑那州貿易投資辦公室回應DIGITIMES此則報導,Hobbs舉辦的晚宴並未邀請台積電。
3月17日更新:台積電表示,該公司很榮幸於3月17日接待Hobbs到訪台積電新竹總部。台積電高層主管與州長會面並在台積於亞利桑那州建設的近期良好進展、綠色製造技術創新等方面進行交流。台積電非常感謝亞利桑那州政府對該翁公司位於鳳凰城的晶圓廠的支持,相信這次的會面將使雙方未來的合作更加緊密。
近半年面臨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直接點名的壓力下,台積電如預期宣布在美加碼投資1,000億美元(約新台幣3.3兆元),包括興建3座新晶圓廠、2座先進封裝設施,以及1座約1,000人團隊規模的研發中心,累計在美投資金額達到1,650億美元。
當中爭議最大的就是在美國設立研發中心,不過台積董事長魏哲家也公開說明,台灣與美國研發中心的差異在於,前者是主要製程節點研發如5奈米,美國則著重Fab生產線半節點的優化,如5奈米家族的4奈米。
台積電的研發中心釋疑後,外界認為千億美元加碼投資應可換來4年「免死金牌」,來自川普的壓力已釋放,但魏哲家與川普同框白宮記者會後,川普隨後卻又高喊要取消晶片法補助。
雖然魏哲家信心表示台積電只要求公平,不怕競爭,在海外蓋生產線,不是因為補助才去的,但大國決策與態度反覆不定,又讓外界對於台積電美國廠長期營運更添疑慮。
據台系半導體業者表示,對於美國政府而言,相當清楚要實現半導體自主目標,掌握製造一條龍,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與英特爾(Intel)已無法做到,唯有台積電能助其達標,且台積潛力似乎無限,因此必須儘可能將台積價值最大化。
台積龍頭實力還沒完全展現,投資千億美元建置晶圓廠、先進封裝廠與研發中心只是日常發揮,並非難事。接下來美國政府希望藉其晶圓代工龍頭號召力,複製竹科、南科模式,建置完整半導體聚落,助攻美國重返半導體製造榮耀,才算真正達標。
也就是除既有國際大廠外,台積電多年來訓練有素如同樂高積木的供應鏈部隊,也希望能一同赴美設立據點,未來不靠台積台灣廠區,美國半導體完全能自給自足,供應鏈不只可承接台積訂單,美國製造大計若全面上路,將有更多半導體大廠進駐。
半導體業者透露,台積電宣布千億美元投資案後,亞利桑那州長Katie Hobbs也展現高效率,率領代表團於17日專程來台。
隨行還有亞利桑那州商務管理局Sandra Watson及一級主管,於台北信義區飯店宴請台積電晶圓廠營運副總、負責亞利桑那廠建置的王英郎等高層。
以及也包括跟台積關係緊密的半導體設備、材料供應鏈等大聯盟業者,希望建立雙邊直接溝通管道,力邀赴美設廠,且承諾提供完整服務。
半導體業者則表示,美國廠整體建置、營運成本高昂,以帆宣為例,雖然承接台積電訂單,但整體獲利能力多少也受到影響,台設備、材料廠規模遠不及國際大廠,直接設廠營運難度高。
除像帆宣、長春化學等大廠外,一般中小型者只能採行家登、迅得、意德士、耐特、新應材等18家業者合組供應鏈聯盟,成立半導體控股公司方式,在不得不赴美的情勢下,資源分享並協同行銷,共同分擔海外業務成本。
現在跟著台積電邁出海外,風險相當高,但若美國製造願景實現,美國市場商機或將全面湧現,成為台廠下波成長機會。
責任編輯:何致中
修訂與更新
增加第四段亞利桑那州官方回應。 (2025/03/14 10:51)
- 企業財報也涉中美對抗 川普籲美企改半年發財報跟進中國效率
- 德系車廠盼放寬碳排門檻 歐盟僅以「推遲決定」回應
- 宏碁攜NVIDIA狂攻AI工作站電腦 未上市前一片叫好
- 國際局勢不太平 童子賢點出短中期三大變數
- 評析:迎川普2.0挑戰 「海思 2.0」從備胎轉正到超車
- 綠能「馬歇爾計畫」成形? 中國海外承諾投資飆破2,100億美元
- 日廠參與歐洲最大國防展 爭取AI零件商機
- 美日汽車關稅落定至15% 日本車用零組件廠迎「重談期」
- 美中馬德里會談展開 聚焦TikTok分拆與經貿議題
- 中美馬德里會談期間 中方初判NVIDIA違反中國反壟斷法
- 川普訪英料簽署科技與核能協議 貝萊德跟進NVIDIA投資英國資料中心
- Tim Cook康寧工廠受訪 推銷iPhone不忘提美國製造
- 英國AI基建再加碼 傳NVIDIA、OpenAI將宣布巨額投資
- 傳台美即將達成關稅協議 半導體議題為焦點
- 日產汽車迎戰財務低潮 CEO:將以新車攻勢突圍
- 韓廠美國夢突遇川普國安風暴 LGES停工危機擴散全美
- 豐田減半美國Lexus產線 強化HEV當地生產因應關稅壓力
- 美印將重啟談判 川普與莫迪隔空互稱「好朋友」
- 川普式外交再現 拘留事件後南韓恐面臨更大防衛費施壓
- 墨西哥擬對中國加稅保護產業 引發北京反彈促「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