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首季3、5奈米稼動率破表 中國AI禁令影響甚微
美國前總統拜登卸任前,持續針對中國AI晶片進一步管制,川普2.0上任後,箝制力道全面收緊,市場泰半認為「拜規川隨」,可能衝擊台積電營運。不過,供應鏈透露,台積2025年第1季3奈米製程稼動率約100%,5奈米家族更「超載」達到105%水準。
外界原本預期,川普2.0延續AI禁令,恐對於NVIDIA與獨家拿下AI GPU大單的台積帶來負面影響。不過,供應鏈業者坦言,雖然台積16/12奈米、7/6奈米製程的稼動率,普遍仍停滯在60~65%,但是因為先進製程訂單滾燙,差距已經有所填補。
整體而言,目前觀察包括NVIDIA的AI晶片受限,以及中國IC設計業者16奈米以下訂單,若未在BIS白名單進行封裝,台積將不出貨等眾多禁令,暫未對台積電本身營運,帶來顯著影響。
川普2.0上任後,拋出關稅、晶片稅與擴大AI晶片禁令等政策,衝擊全球政經情勢,其中,市場普遍認為,台積電已遭川普鎖定。
像是晶片稅、大客戶NVIDIA的AI晶片銷中規範,或是傳出台積承壓,已通知中國客戶,自1月底起若16奈米及以下的相關產品,未在BIS白名單中的「approved OSAT」(獲認證第三方封裝企業)進行封裝,且未寄發封裝廠認證簽署副本,相關產品將暫停等。估計這些因素,都會使得台積電2025年營運成長動能,不如預期樂觀。
但出乎市場意料之外,影響台積電首季營運表現的原因,主要並不是禁令等因素,而是台灣1月下旬所發生的多起地震。
台積電經估算後,相關地震損失約新台幣53億元,2025年第1季合併營收應會接近1月所釋出的250億~258億美元財測低標,毛利率仍可維持原先57~59%,全年展望不變。
台積電先前估計,2025年會強勁成長,美元營收將成長25%,2025年AI相關營收再翻倍,未來5年CAGR將達45%。
供應鏈業者表示,台積首季財測並未下修,主因仍係通吃全球客戶7奈米以下大單,台積電首季產能利用率表現驚人,高價的3奈米製程,達100%,5/4奈米製程更是超載達105%,目前看不出有中國AI客戶刪單衝擊。
進一步來看,3奈米製程出貨已佔台積2024年第4季晶圓銷售金額的26%,5奈米為34%,合計60%,預期2025年會再進一步拉升,也就是說,扣除中國客戶,先進製程產能仍是供不應求。
外界也傳出,同時因為代工價格調漲,可消弭16/12奈米、7/6奈米製程稼動率仍在6成多所帶來的影響。
台積董事長魏哲家於1月中法說會上,也特別針對美國政府持續擴大AI晶片禁令限制作出回應。
他表示,雖未完成全面詳細評估,但影響可控且極小,台積一直與美國政府保持良好溝通。 事實上,從終端應用面來看,台積電的中國客戶,屬於AI領域的並不多。
供應鏈業者表示,台積電手握全球晶片大廠訂單,且沒有競爭對手,關稅與客戶間的拚戰,對其影響甚微,台積電最大的衝擊,應是市場多起在美國投資傳言,包括美國政府要求進一步擴廠,以及在英特爾(Intel)復活大計中,台積需出多少力。
責任編輯:何致中
- OpenAI擴建海外資料中心 甲骨文成核心合作夥伴
- 孫正義邀四大韓企掌門人赴美招商 適逢韓美關稅協商敏感期
- 美中稀土角力戰升溫 川普強調關稅「絕不可放」
- 網傳照片曝光漏洞 美中嚴查NVIDIA GPU走私波及微星、技嘉?
- 中國稀土談判成效待觀察 美歐去風險戰略恐再升級
- 美國綠能政策急轉彎 內華達州太陽能案遭川普取消
- 工具機業看2026景氣不同調 嘆匯率劣勢如輸在起跑線
- 現代Mobis再投資墨西哥工廠 強化北美供應鏈
- IMF:AI投資熱有泡沫隱憂 不致引發系統性金融危機
- 美國貿易代表:中國知道越界了 中美出口管制緊張關係趨緩
-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AI園區預計2026上線
- 台積電3Q25毛利率挑戰6成 AI晶片大咖同船訂單全落袋
- 評析:新英特爾著眼AI代理 陳立武的異構開放與中間層哲學
- 關稅疊加IRA補貼退場啟動成本轉嫁潮 美國車市4Q25不確定性升溫
- 關稅引爆美國汽車業內戰 底特律三巨頭修約轉嫁成本壓力
- 評析:船舶進港中美互咬 貿易壁壘下航運業寒冬將至?
- 評析:中國從不想打到主動打 全球科技業者共同買單
- 中國收緊鋰電池出口 消費電子如坐針氈、伺服器BBU老神在在
- 中國管制再掀稀土爭奪 被動元件供貨卡關疑慮再起
- 中國強化鋰電池護城河 全球電動車與儲能產業陷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