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鷹計畫」推手羅唯仁轉戰英特爾 傳台積將提告退休大將
2025年7月退休的前台積電企業策略發展資深副總經理羅唯仁,先前傳出在英特爾(Intel)力邀下,將接下晶圓製造部門執行副總裁(EVP)大位,掌管研發。羅唯仁已75歲,業界原推測,其退休後應會遵守競業禁止條款,加上9月時與台積執行副總暨共同營運長米玉傑同獲工研院院士,回歸英特爾機率不高。然出乎預期,供應鏈再傳出,「羅唯仁心意已定,將轉任英特爾。」
據悉,台積電相當為難,目前已評估將提告,可能援引《營業秘密法》或是競業禁止條款,對於相關消息,台積發言體系至截稿前尚未回應。
羅唯仁,何許人也?
羅唯仁畢業於台大物理系,為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固態物理及表面化學碩士與博士。1980年代回台擔任國善電子廠長,之後進入英特爾工作長達18年,曾任先進技術發展協理暨CTM廠長,參與英特爾首座兼具研發和製造的8吋晶圓廠,且成功投入量產Intel 486處理器,這期間可說是「英特爾的黃金年代」。
2004年羅唯仁加入台積,主係參加了玉山科技協會年會,聆聽張忠謀演講後,在時任台積總經理蔡力行力邀下,最終決定返台效力。
羅唯仁進入台積電後,擔任營運與研發多項高階主管職務,期間帶領團隊獲得全球超過1,500項專利,其中約1,000項美國專利,自28奈米製程,奠定台積製程的領先優勢,更導入極紫外光微影(EUV)技術,是台積邁向2奈米高良率製程的功臣。另在5奈米成為台積首個大規模、全面導入EUV技術的世代,羅唯仁也是重要推手,當時也擔任高通(Qualcomm)的技術與營運窗口。
台積電「夜鷹計畫」大將
此外,羅唯仁為人知悉的是,台積當年推進10奈米製程時面臨極大壓力,他提出「夜鷹計畫」,打造結合「日鷹」與「夜鷹」,24小時運作的先進製程研發中心,並與設備商組成全天候應變小組,聯手開發新設備,順利量產10奈米。
7月退休後回到美國,傳出羅唯仁將回歸英特爾,原本台積退休高層們與業界多認為機率不大,至多是顧問職,主係羅唯仁年事已高,加上曾位居要職,熟悉20年來台積技術與管理,應有簽定競業禁止條款。
但沒想到近日傳出,羅唯仁已決定回到英特爾接下職位,此舉也讓台積電相當為難,目前已評估提告。
為何執意轉向英特爾? 技術研發是最大興趣
75歲的羅唯仁明知台積會有所動作,為何執意轉赴英特爾呢?
供應鏈業者透露,不能用一般常理看待羅唯仁的想法,其在半導體領域逾40年,英特爾18年,台積21年,半導體為其一生志向,技術研發是最大興趣,既然已自台積退休,對於英特爾也有深厚情感,若英特爾需要他,能回歸貢獻一己之力,也算解鎖人生目標。
據悉,目前僅傳出台積有意提告,因羅唯仁實在知道的太多,而羅唯仁與英特爾應也有解決方案因應,或是美國政府介入協商。但若訴訟成立,將是在相關案件上,「台積電提告名單中,職階最高的員工」。
先前最明顯的案例,就是2009年黯然離開、轉戰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與中芯國際的梁孟松,業界仍流傳著梁孟松助攻三星、中芯國際技術進展的「傳說」。
另外,則是更早之前,台積專案經理竊取12吋廠設計圖等機密跳槽至中芯,引發雙方數年訴訟。近期則有2025年第3季時,台積發生2奈米洩密案,被外界質疑是否「螺絲鬆了」?
地緣政治背景仍不同 台積電高度分工降低風險
不過,供應鏈業者也指出,地緣政治時空背景大不同,三星、中芯與台積電完全是「死敵」,擁有美國政府支持的英特爾,則較難界定。因此羅唯仁與梁孟松事件恐也是完全不同。梁孟松當年帶走不少台積團隊,自此之後,台積分工高度細瑣化,以降低風險。
台積董事長魏哲家曾說,台積核心技術是由數萬名研發工程師長期努力結果,絕非幾十人、數百人能偷走,再加上也接近相同員額的生產線工程師,持續技術改進與優化。此深度整合的體系,絕非技術竊取所能獲得。
值得一提的是,英特爾近年積極尋找各方好手加入以補強弱點。如2024年5月加入英特爾,掌管全球供應鏈的副總裁Jasleen Raisinghani,2004~2021年曾任職於台積。
三星先前也曾挖角台積研發副處長林俊成,擔任半導體暨裝置解決方案(Device Solutions;DS)部門先進封裝(AVP)副總裁,然2年合約到期未續約。2025年6月時,三星也重金聘請曾在台積任職21年的Margaret Han,擔任旗下美國半導體部門(DSA)執行副總,負責美國晶圓代工業務。
事實上,除了羅唯仁,目前台積中高階主管來自英特爾的也不少,像是負責先進封裝的何軍、業務開發及全球業務的資深副總暨副共同營運長張曉強,還有晶圓廠營運(一)組織副總經理莊瑞萍,曾經是南科18A資深廠長,1997年加入台積前,也在英特爾擔任資深工程師。
責任編輯:何致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