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新凱來:中國半導體設備自主化大旗下的三大疑慮
美中貿易戰背景之下,中國半導體自主化大計持續推進,特別是關鍵的半導體設備。
近期,橫空出世的新凱來高調宣傳,業界認為,這與DeepSeek、華為7奈米手機事件相似,新凱來似乎「接棒扛起」壯大中國半導體自主氣勢重任。
新凱來橫空出世 然設備業界疑慮未解
只不過,業界人士分析,雖然目的達到了,但恐怕也引來三大疑慮。
其一,主要對手群其實是中國設備業前輩北方華創、中微半導體等,未來在政府資源分配上,恐將掀起「大內捲」。
其二,新凱來產品被認為是東拼西湊,抄襲中國與國外同業的問題不小,品質效能有待觀察。
其三,新凱來氣勢高昂,但據了解,傳出其真正送樣客戶,只有華為體系的青島芯恩。
解密新凱來背景、人員組成、技術能力
據外媒報導,2021年8月才成立的新凱來,隸屬於深圳市重大產業投資集團,是深圳國資委全資子公司,推測背後擁有華為集團支持。
而最受關注的是,新凱來才成立4年,產品包山包海,涵蓋曝光、薄膜沉積、蝕刻等核心製程的數十餘款自主設備,所發布的28奈米12吋晶圓曝光技術更是吸睛。
但究竟,設備同業怎麼看待新凱來的「橫空出世」呢?
除了華為背景濃厚,廣設研發中心與製造據點之外,新凱來團隊更是來自ASML、應材(Applied Materials)、東京威力科創(TEL)、台積電等全球大廠的設備、材料工程師。
事實上,2021年中國仍苦陷抗疫期間,新凱來卻逆勢成立,4年時間就可挑戰應材、ASML,業界皆認為相當不可思議。
甚至傳出,新凱來成立以來,就自行或透過其他方式,高價大舉採購歐美日與台灣相關設備,意圖相當顯著。
有國際大廠有信心「不怕抄」,仍接單出貨,但也有業者拒絕與承接新凱來或來路不明的訂單,主要是短期雖能挹注營收,但長期在中國市場恐失去競爭力。
中國半導體業找到自主化出口 恐是時間問題
還記得2024年,華為高調宣布重返5G手機市場,由中芯國際7奈米製程、DUV設備打造的手機應用處理器(AP),吸引了各界目光。
2025年初,DeepSeek橫空出世,以低成本與強大效能震撼全球AI產業,造成NVIDIA在資本市場中崩跌。
這兩件事情,都仍象徵中國科技的自主化方向,會持續反擊美國的層層牽制。
中國官方也仍在半導體大展中,強調大內宣,新凱來扛起重任,成為繼DeepSeek、華為與中芯國際後,第三個自主化樣版。
新凱來公開宣稱擁有材料研發、零組件製造到系統整合的完整方案,尤其在28奈米製程上,已可與國際大廠比拚。
展出的設備清單包括:原子層沉積(ALD)、化學氣相沉積(CVD)、物理氣相沉積 (PVD)、蝕刻、退火等多項關鍵製程產品。
雖然,新凱來的崛起有三大疑慮未解,也傳出北方華創、中微半導體等高層不滿,中國半導體設備業儼然會持續出現「內捲風暴」。
不過,也另有業者認為,不要輕視中國的決心,中芯沒有EUV機台,也能以DUV設備,達成7、5奈米製程量產,雖然成本高、良率低,但只要能量產,錢不是問題。
DeepSeek更是近期科技業高層時常舉出的最佳範例,AI更為普及的原因,有一部分就是低成本,達到同樣不差的效果。
部分業者認為,中國人才與創新能力超乎預期,「山寨」實力更是強勁,而中國的內需市場與低成本優勢,是對手群所不及。
總有一天,中國業者會找到出口,恐只是時間早晚問題。
責任編輯:何致中
- DeepSeek連鎖效應 SK海力士可能調整HBM4設備投資
- DeepSeek帶動中國H20爆單 隔2天價格就飆新
- 為何業界龍頭與阿里巴巴合作? 阿里AI三路並進
- 開源模型走向受矚 專家:高階AI人才是稀缺資源
- 解密新凱來:中國半導體設備自主化大旗下的三大疑慮
- 林本堅:把中國逼到最後 半導體界或也出現DeepSeek
- 後DeepSeek時代離職潮隱現 中國AI六小虎黯淡「求生存」
- DeepSeek打破AI高成本迷思 同業如何出招?
- DeepSeek滿血版、蒸餾模型差很大 暴露中國AI晶片硬傷
- Mac可運行的DeepSeek新版V3受矚 中美AI角力又添新軍
- DeepSeek新版V3模型問世 R2不遠了?
- DeepSeek引爆近百家AI一體機 叫好然未叫座
- Deepseek未衝擊高階伺服器需求 台灣供應鏈生產指數再提高3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