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椽真:川普又喊台灣搶走晶片生意 | 記憶體缺貨急單湧向中芯
早安。
記憶體缺貨一路看至2026年,引發外界擔憂消費性應用2026年出貨下修。記憶體模組大廠威剛表示,目前並未觀察到市場交易萎縮的現象,但客戶確實是「只有買不夠,沒有買太多」,雖然大家都想重複下單,但現況是拿不夠貨。
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首次正式確認其2奈米製程量產成果。2奈米被視為次世代晶圓代工競爭的關鍵節點,三星日前揭開2奈米面紗後,先進製程競爭料將更為激烈。
以下是今日5則科技供應鏈重點新聞摘要:
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GF)日前宣布,將於美東時間12月3日上午10點舉辦網路研討會,探討在實體AI(Physical AI)市場的策略和機會。GF領導層屆時將介紹市場趨勢、技術進步以及GF與MIPS在超低功耗解決方案相關的策略。
與其他晶圓代工業者相比,GF早在2018年下半決議「無限期擱置」先進製程,當台積電、三星晶圓代工(Samsung Foundry),英特爾(Intel)或中芯國際在內,朝7/5奈米以下節點甚至2奈米製程競逐之際,GF試圖在12~22奈米中階製程,乃至於40/45奈米成熟製程,找出差異化勝利。
Research Insight:中國自駕晶片崛起 地平線「三大優勢」搶攻市場
中國自駕汽車市場快速成長,輔助駕駛系統在中國新車的滲透率已突破6成。然而,高階自駕晶片市場仍由美系業者主導,市佔率接近7成。面對中美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中系晶片與自駕方案供應商積極布局,旨在降低對美依賴並推動本土化發展。
DIGITIMES觀察,地平線作為中系車廠自駕方案的領導者,憑藉晶片自主化政策紅利、技術升級與開放式合作模式三大優勢,穩固中國市場地位,同時加速拓展海外版圖。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日前又再度批評台灣搶走美國的晶片生意,引發各界聯想。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川普這次的發言,是否就是美國232條款調查結束後,決定要課半導體關稅的預告?
美國的232半導體關稅政策一度懸而未決,台灣的談判代表迄今無法就供應鏈合作及232關稅與美國形成共識。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已表明台灣從來沒有做出「五五分」的承諾,也不會去答應這樣的條件。這與川普傳遞出有關美國將拿回大部份晶片製造的發言,顯然是不同的方向。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的研究發現,無人機可加速台灣港埠智慧化發展,針對港埠重要設施進行巡查,精確地掌握設施的穩定性,及早獲知港區各項設施可能的變動或損壞狀況,增進港區的管理效能與營運安全。為提升台灣研發能量,目前已多家無人機業者入選補助清單,經濟部也正式公告無人機晶片自主規格。
行政院在2023年11月正式提出「晶片驅動台灣產業創新方案」,其中有一項計畫是投入無人機關鍵晶片及模組自主開發研發。經濟部審查後,2025年9月已有海華科技、台灣希望創新、中光電、芯鼎科技、英濟、智邦科技、威力工業網絡、和迪科技、易發精機等公司獲得研發補助許可。依據合約,政府將在2年內驗收廠商的研發成果。
20年循環重演 記憶體缺貨急單湧向中芯 昔日「產線filler」重回代工舞台
全球半導體產業正處於AI伺服器與高效能運算需求急遽上升的轉折期,記憶體供應鏈出現結構性缺口,而中國晶圓代工大廠中芯國際在這波浪潮中,再度扮演重要的代工角色。
回顧中芯國際草創期,創辦人張汝京為了維持新建晶圓廠設備的稼動率,曾將記憶體產品作為產線「filler」,確保產能穩定持續運轉。
責任編輯:陳奭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