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百鏡內戰與「非美市場」野心 深圳兩大展視角下的中國 智慧應用 影音
D Book
231
外貿協會
DForum1017

一場百鏡內戰與「非美市場」野心 深圳兩大展視角下的中國

  • 舒能翊評析

2025年的深圳國際光電博覽會(以下簡稱光博會)與深圳國際半導體展(以下簡稱SEMI-e)於日前順利落幕。由於中美貿易戰交鋒戰火並未降溫,中國產業鏈近期以來也愈發神秘而低調,但另一方面,中國仍以「自主化」為最重要產業戰略核心,引發全球市場高度關注中國現今科技業界的變化。

DIGITIMES新聞團隊不但首次以雙語形式現場深入直擊,也透過深圳兩大展會的視角,觀察到以下趨勢。

2025年深圳光博會與深圳SEMI-e日前順利落幕。舒能翊攝

2025年深圳光博會與深圳SEMI-e日前順利落幕。舒能翊攝

百鏡大戰供應鏈內卷? 三大問題成考驗

首先,2025年光博會在「智慧眼鏡」著墨甚深,尤其在中國業者歌爾光學、立訊、舜宇等攤位擠得水泄不通,欲體驗各廠最新技術需經歷重重關卡。檯面上各廠所端出牛肉大同小異,但是品質卻出現明顯落差;在光波導技術方面,更是如此。

年初CES過後,「百鏡大戰」一詞不斷地在光學與消費電子領域被提起。其中,中國品牌與供應商更深陷戰況最為膠著的部分。然而,在光博會實際走訪大小廠商後,各業者說法泰半認為,智慧眼鏡仍有許多挑戰,除了續航力、外型之外,終端使用者黏著度,是最大考驗。

以供應鏈來說,許多品牌客戶「明知山有虎,仍向虎山行」,需求與應用場景不夠明確,但持續斥資推產品,目的是希望吸引更多投資,進而推動下一代產品開發。

然而供應鏈業者也認爲,根本的設計、價格問題沒有解決,需求難以激發,這是蛋雞邏輯。即便第一代可以量產,但沒有消費者願意掏錢,投資商不願讓錢打水漂,品牌也無法開發下一代。甚至以目前與客戶的溝通來說,能提供第二代、第三代產品設計者都還是少數。

智慧眼鏡商機2027爆發 光波導技術競爭先起跑

此外,智慧眼鏡商機不夠明確的前提下,供應鏈在光波導技術的競爭卻已起跑,業者不斷技術突破,但是卻沒有足夠的試驗場景。且中國產業的「狼性」,也迫使各廠先求有再求好,造成即便都稱為光波導,然而效果卻出現明顯落差外,報價也持續下修。業者總結,即便搶先跑馬圈地,但誰能成為最後贏家,都還是未知數。

歌爾、立訊、舜宇等都預期,2027年才可能迎來智慧眼鏡需求爆發,然中系業者坦承,早些年前預估的爆發點是2025年,未來是否還有可能出現變數,都很難說。

更令人憂心的是,如同消費型無人機、氮化鎵(GaN)充電裝置一般,廣義的智慧眼鏡已經在「華強北」等電子商場以低價之姿湧現。對此,供應鏈與品牌廠在堅信品質與技術仍是後續發展基石之餘,不免也憂心,市場還沒有完全打開,就已經進入「大量失血」。

中國智慧眼鏡市場已經殺成一片。舒能翊攝

中國智慧眼鏡市場已經殺成一片。舒能翊攝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中國光學產業從上到下都持續在智慧眼鏡領域競爭,但與此同時,中國光學業者也認為,台灣光學產業不論就技術或是與國際夥伴合作而言,都是最大的競爭對手。尤其光波導方面,雖然台廠走得較慢,但也較穩,因此認為來自台灣的競爭實力不容小覷。

中國半導體欲攻「非美市場」 俄國、中東、東協出線

至於半導體部分,中國整體產業依舊維持「提升國產化」基調。

這也近一步帶動包含雷射、智慧製造、機器人在內的需求發展。面對大環境的壓力,中國半導體產業除了依舊偏重成熟製程之外,也持續開發非美市場。

根據中國半導體業者說法,除了中國內需龐大之外,供應鏈業者也持續將半導體成品或是設備推向國際,俄羅斯、中東、東南亞等地尤為重點。此外,據DIGITIMES在展場的觀察,國際參觀者不少,但其中來自俄國的佔比甚高。

據了解,由於隨著俄羅斯遭到全球多國制裁,在金融、高科技產品、鋼鐵/化肥/木材、煉油設備、石油,甚至領空等多方面發展都受到影響。俄羅斯更面臨遭到全球主要晶片供應國及供應商進行出口制裁,這導致俄羅斯堅定半導體自主的企圖心,而這對於中國供應鏈來說,不失為一大機會。

東南亞部分,除了當地的人口紅利有助於前往設廠之外,中國半導體供應鏈業者也普遍看準當地有意發展半導體自主,因此對於設備與技術轉移有急迫需求。再加上馬來西亞、新加坡等,除了與大部分東協國家一樣具備地利位置優勢、適合作為轉口基地之外,當地的科技人才數量與技術,也是珍貴資源。

中系科技大廠除了內需市場外,也開始顯現進攻「非美市場」的雄心。舒能翊攝

中系科技大廠除了內需市場外,也開始顯現進攻「非美市場」的雄心。舒能翊攝

整體來說,今年的光博會與SEMI-e都可以看出中國光學與半導體自主供應鏈在持續「網內互打」的同時,也持續向國際擴張影響力,其中「非美市場」更是兵家必爭之地。

 
責任編輯:何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