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哥華新創Ma Robot AI透過「可解釋人工智慧」解決機器人的「最後一哩路」挑戰
溫哥華訊
機器人產業正在蓬勃發展,但一個根本的挑戰依然存在:如何將自主機器人安全有效地從受控的倉庫環境,轉移到日常生活中複雜、不可預測的流程中。總部位於溫哥華的新創公司Ma Robot AI正在迎難而上,利用其專業的「具身人工智慧」(Embodied AI)軟體來解決這個問題,該軟體旨在賦予機器人和自主車輛在密集、高流量區域具備人類水平的直覺。
Ma Robot AI由一對獨特的合作夥伴創立,執行長Winnie Liang曾任職於普華永道(PwC),擁有商業和工作流程自動化背景;而技術長Dr. Mo Chen則是該領域的傑出權威,擔任加拿大先進研究所(CIFAR)人工智慧講座教授,以及Simon Fraser University電腦科學系教授,最近還在史丹佛大學擔任訪問教授。他們是夫妻檔共同創辦人。在疫情期間,當時他們看到不堪重負的醫院員工將寶貴時間花在手動、重複的遞送任務上,覺得是時候結合彼此的專業知識來為尚未滿足的需求提供解決方案。
技術核心:無需數據的直覺
Ma Robot AI的核心產品是一套正在申請專利的混合型AI系統,它從根本上改變了機器人的感知,以及如何與變動的環境互動。與過往依賴為特定環境收集大量數據的傳統解決方案不同(這是擴展的關鍵瓶頸),Ma Robot AI的軟體可以在邊緣(on the edge)即時運行,並且無需目標地點的先驗數據。
其關鍵的差異化特點是「可解釋人工智慧」(interpretable AI)的概念,它允許機器人預測人類代理在時間和空間上的移動方式,使它們能夠在人群中安全、自信地導航。這項技術不僅適用於遞送機器人,也適用於自主和電腦輔助駕駛系統,有望提高城市街道的安全性和效率。
擴展策略:從系統整合商到授權商
將近兩年前,Ma Robot AI成立,目前團隊規模為8人,正在實施兩階段的商業模式。初期,該公司充當系統整合商(SI),將其軟體與第三方硬體(通常採購自亞洲)結合。目前,這種方法正在卑詩省的一家醫院進行試點,用一台機器人協助運送實驗室樣本—該專案得到了該省政府的撥款支持。
他們的長遠願景是完全轉向軟體授權模式。透過成功的試點展示其AI的強大能力,公司旨在與主要的全球硬體供應商建立信任。這將允許製造商獲得MA Robot AI的軟體授權來升級他們自己的移動機器人和車輛,從而顯著加速進入醫療保健和城市物流等高影響力市場。Liang強調,Ma Robot AI將專注於AI演算法和軟體,這是他們的核心優勢,並將避免自己生產機器人。
放眼亞太市場
Ma Robot AI參與加拿大科技加速器(CTA),預計將其國際擴張的重點放在利用台灣的技術和製造生態系統上。執行長Winnie Liang強調,台灣在硬體、機器人技術和供應鏈效率方面的優勢,使其成為擴展其以軟體為中心的產品的完美合作夥伴。
該公司正積極尋求與本地產業領導者、技術整合商和投資者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並特別有興趣在11月的訪問期間會見像優式機器人、台灣智慧駕駛和勤崴國際等企業。Ma Robot AI正在籌備2026年初的種子輪融資,希望利用試點成功所帶來的動能成功募資,協助其從一家擁有前景技術的新創公司,過渡到全球機器人領域關鍵軟體授權商的地位。他們的最終目標是在未來5年內,讓他們的AI帶領機器人走出工業倉庫,與人類勞動力進行廣泛協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