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接地氣的智慧工廠系統 展奕eFast系統助中小企業輕鬆啟動數位轉型
面對全球智慧製造浪潮與數位轉型壓力,台灣中小製造業普遍遭遇高門檻、高成本與長導入期的系統困境;同時,數位化已從「選答題」變成「必答題」,供應鏈要求與競爭態勢,都驅使製造業尋求合適的數位轉型路徑。針對產業痛點,展奕開發出真正源於製造現場視角的eFast智慧工廠解決方案,打造出可滿足不同規模企業的數位轉型需求。
展奕本身為金屬加工與鋁合金製造專業廠商,產品應用橫跨醫療器材、汽機車零組件與各類工業用半成品。劉志勇指出,該公司在生產過程中體驗傳統製造業常見的系統分散、流程效率不佳、資訊無法有效整合等痛點,因此之後廣泛評估市面智慧製造解決方案,發現多數系統難以滿足中小企業的實務操作需求,因此決定自主開發,打造出專為中小企業設計的智慧工廠方案。
突破中小企業數位轉型困境 eFast打造全方位智慧系統
展奕透過多年研發與實際經驗累積所開發的eFast系統,具備成本低、導入快、操作簡單、且完全無需IT背景即可上手等四大關鍵特性,架構採全雲端、無主機架構設計,大幅降低企業對機房設備與IT人力的依賴;無線傳輸技術,則可快速部署系統,單一機台可在2小時內可完成架設,整廠部署可於3週內全面上線。
eFast系統的核心技術優勢在於自主研發的IIoT(工業物聯網)模組,內建邊緣運算功能,可在現場端先行處理數據、報工、供單與結案等資訊,再回傳雲端平台。
劉志勇表示,展奕開發的IoT模組支援傳統PLC、感測器到紅外線、電子磅秤等多種數據擷取方式。他強調此系統的導入高度彈性化,以現場作業人員10人、3台生產設備規模的小型製造業者為例,20萬元以內即可完成部署,後續再依需求逐步擴充功能與設備連接範圍。
以第一線思維打造貼地氣方案 全面提升製造業營運效率
劉志勇進一步指出,eFast平台的關鍵差異化優勢,來自以製造流程優化為核心思維設計系統,從介面設計、模組功能到資訊架構皆從現場操作便利性與管理實用性出發,精準的產品定位,讓eFast能與中小企業族群建立更緊密的連結與共鳴。
在功能策略方面,eFast採「模組不拆賣,功能全開放」的策略,提供涵蓋生產排程、品質追溯、SOP、報工、點檢、維護保養等全功能平台;系統設計降低操作門檻,僅需4小時教育訓練即可上線操作,且採用簡潔直觀的人機介面,讓不同年齡層與國籍員工均可輕易使用。
eFast平台已透過多樣化的產業應用證明其系統彈性與適應力。在自行車零組件產業,該系統成功整合客戶多元製程,從生產、表面處理到組裝、包裝等環節,在不增加人力的前提下達成全面數位化,並建立跨國廠區的協同監控機制,協助管理者有效掌握海外與本地廠同步狀態。工具機裝配零件製造領域,業者藉由eFast打造「2.5D雲端可視化系統」,大幅提升生產資訊透明度與排程靈活性,有效降低物料與工單錯誤。在人力少、設備數量眾多的沖壓廠,此系統以「供單流程排程」與「設備稼動率監控」功能,讓管理者即時掌握現場各機器的運轉狀況與生產效率。
對於未來規劃,劉志勇表示展奕將持續強化eFast平台的技術能力,邊緣運算與AI將是下一個關鍵技術,未來具備邊緣運算能力的IoT模組,確保資料完整性不受影響。
AI技術應用部分,展奕正積極開發預測性工單管理與智慧品質預測功能,系統可藉由歷史生產數據的累積與分析,預測排程瓶頸、評估交期風險,並自動分析異常趨勢與瑕疵發生機率,上述功能在整合大數據分析技術後,將可為客戶建立專屬預測模組,打造出符合企業實際需求的智慧化生產管理。
此外因應全球ESG浪潮,展奕已著手開發碳排管理功能,利用感測器與機上盒監控全廠區製程的水、電、氣、油等能源使用狀態,並偵測異常耗能、計算製程單位耗能指標,製造業者可藉由精準即時的數據基礎進行碳盤查,並制定能源使用策略,以強化企業永續競爭力。
以數位化為產線賦能 中小企業迎向智慧製造新紀元
劉志勇最後表示,進入數位化時代,市場採購方(特別是國際品牌商)已開始要求供應商具備先進管理工具,並將系統整合與數據回報能力納入評選指標;在此同時,隨著企業規模擴張,組織複雜度快速增加,若無系統協助整合資訊流,容易出現效率下滑與錯誤率攀升等問題。
再者,同業競爭者的數位升級將帶來無形壓力,導入智慧製造工具的廠商,在效率與成本結構上往往具備明顯優勢。因此對製造業而言,智慧工廠系統已從以往的「加分題」轉為「基本門票」,展奕的eFast堅持以「用得起、用得快、用得好」務實概念開發的eFast智慧工廠平台,可協助台灣中小製造業者跨越數位鴻溝,為傳統產業注入成長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