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喊晶片製造「五五分」 台積電五大壓力如何因應?
美國川普政府(Trump Administration)再度將主戰場轉回半導體產業,力圖加速美國晶片製造回流,商務部長Howard Lutnick對外釋出將與台灣簽署新的貿易協議,同時喊話台、美晶片製造比例應調整為「五五分」。究竟台灣半導體業界怎麼看?以下為DIGITIMES新聞團隊在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的採訪分析。
熟悉半導體人士認為,台積已釋出鉅額美國建廠大計,與2奈米以下產能將有3成來自美國廠的承諾,目前看來美方並不滿足。若真拉升至5成,台積電台灣、美國廠區產能規劃將大幅修正,對於成本、業績、廠區建置到台灣GDP、稅收等多方影響甚鉅,而唯一優點就是水電無虞。
對此,也有業界人士表示,若真的台美之間晶片製造「五五分」,以原先台積所設2奈米製程以下總產能,美國廠佔3成的承諾來看,規模差距相當大。
由美國P2廠的B廠直攻2奈米開始算起,月產能約2萬片,P3廠月產能拉升至4萬片以上水平,1年約48萬片,P3至P6廠全面量產,粗估年產能216萬片,但時程已至2030年後,以此推估應不到「五五分」。這意味著,台積電必須得再加碼投資,至少由6座廠再擴增至10座廠,且加速趕工。
美國政府強勢所持理由為「美國本土晶片產能充足,方能保護台灣」。由於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等人日前赴美進行關稅磋商,Howard Lutnick的舉動,被解讀為美方明示談判條件方向,台灣欲降關稅,台積將是重要祭品之一。
延伸報導美國壓力與缺電隱憂 亞利桑那台積2奈米產能可能不只3成
美國爭取雙重保險 台積再成談判籌碼
對美國來說,先進製程產能愈多愈好,扶植英特爾並不夠,台積擴大在美製造才是「雙重保險」。可全面降低對台灣的依賴,軍事、科技、能源與AI發展等關鍵戰略需求,不再受制於海外產能。由於台積牽動台灣經濟與半導體發展,威脅台積是最好的關稅談判籌碼。
半導體業者表示,川普政府提出的五五分,若是關稅談判籌碼,還有轉圜餘地,但就怕川普鐵了心,硬是要台積接受五五分,台積幾無反抗實力,因為只要任意祭出如同先前的華為禁令,或關鍵設備材料採購規定,台積就難以拒絕。
再者,近年台灣因缺水、限電頻頻引發產業界擔憂,台積在高雄、新竹與台中新廠投資規模龐大,能否在2037年後,持續滿足2奈米以下製程的用電需求,仍有高度不確定性。也因此,台積不得不拉升美國廠產能比重。
據台積最新永續報告書中指出,2024年包括綠能在內的電力消耗總量達255.5億度,佔全國電力消費總量比重,由2023年不到6%,拉升至9%新高,預估2025年將首度突破1成大關,吃電怪獸不斷壯大中。
台積電的五大壓力 台灣矽盾還存在嗎?
晶片業者也分析,若以建廠時程來看,美方的產能五五分要求,2030年前仍難以全面實現,但承受大國壓力與水電危機,台積必須得將美國廠的比重拉高,以「逼近」五五分的實際效果。
對台積來說,美國政府想要的實質上的先進製程產能,也就是以出貨片數計算,並非是原本晶圓價格就較高的整體產值。在台美兩地出貨片數各佔一半,儘管台積仍擁有漲價轉嫁成本優勢,但對比台灣,成本、獲利、人力調配、廠區規劃難度只增未減。
先進產能五五分將推升台積五大壓力:
首先是資本支出。整體需求不變下,台積勢將削減台灣產能規劃、修正建廠藍圖。
二則是美國要求台積在美擴產,雖有補助,但台積在當地需繳交更多稅負,減少回饋台灣的貢獻。以2024年來看,台積在全世界已繳納稅款為新台幣2,020億元,在台佔94.9%,北美則2.8%,未來恐有所消長。
三則是技術保護風險。台積必須擴大在美國先進製程人才規模與技術推進,外流是危機。
四則是先進製程產能一半轉移美國,台灣GDP等整體經濟動能將受影響。
五則是引以為傲的半導體北、中、南聚落優勢將遭削弱。
業者指出,美國政府「五五分」要求,已非產業問題,而是國安與地緣政治問題,這不僅攸關台積的未來,更牽動台灣的經濟命脈,以及「矽盾」是否能夠存續。
責任編輯:何致中
- 管控效應顯現 中國9月稀土出口單月驟降3成
- 中國稀土出口限制 晶片設備供應商受創最深
- 中國擴大稀土出口管制 經濟部:恐衝擊電動車與無人機
- 評析:總統說美國拿走8成利潤 台美五五分還有戲嗎?
- 中美貿易衝突加劇、高通無辜捲入 北京:不尋戰也不怯戰
- 英國首相施凱爾訪問印度 預告不會放寬人才簽證規定
- 傳美批准NVIDIA晶片出口阿聯 雙方AI協議終落地
- TEL計劃擴大美國製造業務布局 目標與日本產能齊平
- 美國出口管制再增19家中港實體 控供應哈瑪斯、胡塞含美製零組件武裝無人機
- 黃仁勳稱美國AI並未拋開中國 中國AI應用發展飛速令人憂心
- 美國232半導體調查卡關 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如期舉行
- 甲骨文「爺爺級」創辦人All in AI Larry Ellison做對了什麼?
- 全球人力政策門檻升高 以「台灣隊」打天下優勢恐不再
- 日產全新Leaf大改款登場 直面對決Tesla與比亞迪
- 中美貿易戰再升溫 川普宣布對中進口商品加徵100%關稅、軟體出口管制
- 美國關稅政策影響 WTO預測2026年全球貿易成長放緩
- NVIDIA續挺全球招才策略 黃仁勳:全額負擔H-1B簽證新費用
- 超微蘇姿丰談英特爾合作傳聞:美國製造很重要、台積電仍是主要供應商
- 川習對話前對中鷹派式微 黃仁勳AI晶片開放論佔上風
- 評析:超微結盟Open AI煙火後的三大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