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美國廠面對不平等條款 評析:放棄補助為上策 ?
美國商務部長Howard Lutnick接受外媒訪談時表示,政府不應僅提供免費補助,更應取得「非表決權的股權」,以保護美國納稅人利益,白宮發言人也證實目前正與英特爾(Intel)洽談10%股權交易。
半導體業者表示,此舉除可能違反已簽署成法的法規外,對這些大廠來說,在美國設廠原本就非自願,對美國政府承諾的補助金並沒有高度期待,因為不論有沒有獲得補助,在當時拜登政府壓力下,都得赴美投資,且條件限制繁雜,也不是白拿。
而如今,補助金發放不僅慢吞吞,川普政府還想推翻,設計「補貼換股權」方式,等同把這些羊群連剝兩層皮,入股扶植虧損的英特爾還勉強合理,但對已全面帶動亞利桑那當地發展的台積電來說,美國政府還「想插乾股穩賺不賠」,完全是引狼入室的不平等條款。
另按台積電美國廠上半年獲利已轉正,長遠來看,婉拒補助金可守住經營自主權。
不僅向全球發動關稅戰,川普上任後除了強勢箝制中國半導體科技產業發展外,近日美國商務部長Howard Lutnick更透露將改變在美國投資設廠的補助規則。
這也意味著,拜登政府於2022年8月已正式簽署成法的《美國晶片與科學法案》補助條件,將全面重新修正,川普政府可能轉採「補貼換股權」方式,讓美國政府取得如英特爾、台積電、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與美光(Micron)等股權。
拜登政府於2020年提出《美國晶片與科學法案》草案,經過多次協商,參眾兩院通過後,2022年8月9日正式簽署成法。
拜登政府力推此法的理由,主要是高舉強化國安與供應鏈韌性大旗,認為半導體是軍事、航太、通訊與能源基礎,但美國卻過度依賴台灣、韓國等先進晶片製造,若遭地緣政治衝擊,將威脅國安,須改變此一局勢。
同時必須重振美國本土製造能力,美國在1990年代佔全球半導體產能37%,但2020年降至約12%,政府希望透過補助、貸款、稅抵,有效縮小與海外建廠成本差距,吸引台積、三星、英特爾、美光等在美投資。
最後拍板定案,已宣布建廠計畫的三星取得47.5億美元、美光62億美元及台積電66億美元,但也加碼公布了「國家安全護欄條款」(national security guardrails),禁止取得補助的業者,10年內擴大中國和俄羅斯等國半導體生產,以及進行研究或技術許可。
美國提供補助,但設限條件苛刻,不僅須通過眾多審查,也必須確保就業機會、勞工待遇,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半導體業者認為,單就台積來說,由一開始台積創辦人張忠謀與時任董事長劉德音的態度可知,在美設廠是不得不的決定。且自宣布設廠以來,來自美方的壓力不斷加大,除了製程技術再升級,產能必須擴大。
台積電克服萬難,首座4奈米廠延宕半年後終於在2024年底量產,同時也公布2廠除採用3奈米製程外,後期也會再導入2奈米,第3座廠則是導入2奈米與A16製程,現已開始動工,最快2027年底量產,第4座廠亦採用2奈米與A16製程,第5、6座晶圓廠則採用更先進技術,建設和量產計劃依客戶需求而定。
對比三星、英特爾等大廠,台積電有求必應,建廠與量產展現高效率,但仍未讓川普政府鬆手箝制。半導體業者認為,在嚴控成本與度過最艱難的學習曲線爬坡挑戰,台積電亞利桑那廠在2025年第2季稅後純益達新台幣42.32億元,呈現連續2季獲利,並首度為母公司帶來64.47億元投資損益,較尚未進入量產的2024年大虧142.98億元大幅好轉。
且台積獲利能力維持成長,2025年上半賺進250億美元,加上擁有強勁的成本轉嫁能力,來自美國政府的66億美元補助,應可婉拒。
業者認為,川普政府企圖以「補貼換股權」的方式,不讓已在美設廠的企業得到好處,以各家實力來看,台積電可拒絕,缺錢的英特爾勢必將讓美國政府入股,近年獲利衰退,且晶圓代工事業成拖油瓶的三星,處境則是相當尷尬。
整體而言,美國政府貼補換插乾股穩賺不賠,本來是大撒錢,但現在則是可由大金雞台積電身上回收,從要求設廠到成為股東,年年躺著賺大錢,而原本英特爾是虧損黑洞,若入股,且要求軟銀(Softbank)等多家業者加入,還有投資報酬可期待。以長遠經營自主權來看,台積電必須得放棄美政府補助金,靠自己最實在。
責任編輯:何致中
- NVIDIA晶片在中國仍炙手可熱 阿里、字節跳動不顧北京態度搶著要
- 英特爾2026年聚焦14A製程 持續依賴台積電代工
- 美國擬立法管制AI處理器出口 NVIDIA H20恐再遭禁售中國
- 川普終於簽了美日貿易協議 日本汽車關稅降、退還追溯期內關稅
- 川普宣告即將徵收半導體關稅 蘋果產品可得豁免
- 關稅衝擊餘波盪漾 iPhone 17難逃漲價命運
- 美國關稅疑慮未消 上銀卓永財:機械不景氣週期恐延續
- 白宮玫瑰園辦晚宴 美國科技大咖齊聚獨缺Elon Musk
- 中國對美國光纖開徵反傾銷稅 康寧37.9%、Draka上看78.2%
- 川普:對等關稅若因違法而作廢 美國將受巨大痛苦
- 美規車叩關在即 國產車、進口車與代理商展開三角博弈
- 評析:中美博弈詭譎難測 科技大廠不應成犧牲品
- 消費復甦乏力陷庫存消化挑戰 台PCB鏈2H25指望AI伺服器
- 美國政府省錢大作戰 微軟雲端軟體服務大打折扣
- 川普關稅遭判違法將訴請最高法院裁決 憂造成「毀滅性打擊」
- 印度加速推動半導體計畫 Modi:首顆商用晶片力拚2025年內產出
- Google反壟斷案裁決出爐 Chrome瀏覽器免遭拆售
- 美國傳擴大技術圍堵策略 恐加速中國晶片產業自主發展
- 海外建廠挑戰多 台廠BPO詢問度增
- 黃仁勳成美國AI大使? 解析美韓圓桌會與李在明鄰座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