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論)美國、越南關稅框架底定 「洗產地」防治仍待釐清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正式宣布和越南達成初步的關稅協議框架,越南出口到美國的產品關稅從原先的46%,下降到20%,但也額外加上一條轉運關稅40%,而美國出口到越南則是變成零關稅。
初步看來,越南確實做出了不少退讓,而轉運關稅更被視為是防止洗產地的特殊條款,晶片業者認為,如果是20%的關稅,那這就是一個比較能夠被供應鏈及美國消費市場共同分攤掉的數字,對於業者的獲利以及美國物價帶來的影響,都在可控範圍,但轉運關稅40%,實際該怎麼執行還有待持續觀察。
越南近幾年出口到美國的產品規模快速成長,從最早的成衣、球鞋等一般生活消費品,到近幾年有愈來愈多消費性電子產品也是在越南製造。
若按照原先白宮設定的46%關稅,外界普遍認為,美國消費市場的物價肯定會大幅攀升,屆時還是會懲罰到美國的一般民眾。
現在降為20%,相對就是一個所有人都尚可接受的結果,畢竟美國政府如果想要創造更多的稅收,也不能讓高關稅來讓貿易整個中斷,反而把稅基抽走了。
不過也有市場意見認為,越南這次的談判,幾乎是全面性的退讓,為了確保自己的出口產業能夠發展,對美國直接撤銷了所有關稅,等於是「門戶洞開」。
後續是否能夠成功安撫包括農業等其他本國產業,還需要時間觀察。
就供應鏈的角度來說,20%的稅率,確實就比較可能在終端產品價格變動不大的情況下,被整個供應鏈給分攤掉。
不過,越南終究只是眾多生產基地的其中一個,客戶並不會這麼快就確定,接下來的拉貨生產與成本分攤策略,這一方面是要等待其他國家和美國簽訂的關稅政策而定。
另一方面,這些關稅政策實際執行的細節為何,也需要進一步釐清,才有辦法進行反應。
晶片相關廠商坦言,雖然川普總是傾向做出一刀切且簡單易懂的政策,但實務上,不太可能制定出這麼單純的關稅規則。
而這次更受到注意的,則是所謂的轉運關稅40%,究竟該如何定義「洗產地」,勢必會是接下來美國和越南在後續關稅談判中的核心議題。
這可以設定的條件非常多,像過去比較大宗的做法,是設定一個產品內容物的來源比例,達到某個比例就算是洗產地,但更進一步來說,這個來源比例該如何定義?
是從中國進口到越南,還是只要是中資公司,無論從哪一國轉進就算數?
這中間還是充滿許多灰色空間。
外界也有不少意見認為,美國想要防範中國洗產地的目標雖然很明確,但只用關稅這個工具,就一定會有轉移的灰色空間。
這個灰色空間該壓縮到什麼程度,才會讓大家覺得成本過高,而乾脆放棄使用中國洗產地的產品,現在都還無法確定。
而越南政府是不是能夠嚴格執行這些關稅政策,也充滿不確定性。不過,美國現在看起來決心強烈,接下來對於其他重點的出口國家,在關稅協議框架中,可能也都會進一步要求制定嚴格的洗產地相關條例。
DIGITIMES新聞中心團隊,針對美國、越南關稅協議,對於各大電子供應鏈的影響,做出初步盤點,請見後續系列報導。
責任編輯:何致中
- 中國對美解除晶片管制態度矛盾 批H20不環保又盼放行HBM出口
- 不甩外界看衰龍頭地位 SK海力士估2030年HBM市場年均增長30%
- 環球晶獲美國晶片法補助逾2億美元 擴產德州、密蘇里州產能
- 黃仁勳再赴白宮遊說川普 美國放行H20出口中國許可證
- 傳NVIDIA、超微與川普達成共識 中國AI晶片銷售15%上繳交換AI晶片解禁
- 英特爾陳立武將親赴白宮拜會川普 闡明立場化解疑慮
- 中芯CEO:China for China發酵 華虹產能亦吃緊
- Tesla傳喊卡Dojo項目 台廠誰嘴角上揚?
- 蘋果千億投資押注免稅金牌 三星4Q25愁更愁
- (獨家)中國太陽能再啟限價、限產禁令 全球報價亂套卻「跌無可跌」?
- 中芯:關稅影響營收不到1.3%
- 川普終止太陽能補助計畫 100萬弱勢家庭面臨衝擊
- 日美關稅鬧烏龍 美確認終止「疊加15%」並下調汽車關稅
- 英特爾陳立武陷內憂外患 CEO職位岌岌可危
- 川普揚言半導體重稅 歐盟輸美仍享15%上限
- 川普100%半導體關稅 估對中芯、華虹潛在影響不大
- 中芯國際2Q25淨利年減19.5% 擴產與成本壓力激增
- 美國晶片關稅與蘋果在美採購衝擊 Sony坦言短期無法在美生產
- 川普喊話100%關稅適得其反 美國爆發二次晶片荒成最壞結果
- 川普罕見施壓陳立武立即辭任英特爾CEO 中國投資背景恐惹華府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