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換晶片」成中美談判底牌 評析:中國已不急了?
6月中旬,在英國倫敦舉行的中美經貿高層會談於兩天後傳出「達成共識」的正面訊號。
中國商務部副部長李成鋼證實,雙方針對「貿易架構」已有初步協議,並將回報各自的國家領導人。
但就在前一日,美國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Kevin Hassett也曾明確表示,美國對NVIDIA H20等高階AI晶片的出口限制「不在鬆綁範圍內」。這段時間看似和緩的談判氣氛背後,卻浮現出中美科技談判的真正焦點與底線。
晶片與稀土:一場不對等的交換?
中國內部輿論已出現對所謂「以晶片換稀土」策略的質疑聲浪。部分觀點認為,相較於AI晶片的發展,中國在稀土產業的主導地位更具零和性與戰略影響。
對美國而言,稀土是短期內難以替代的資源,在航太、軍工與電動車供應鏈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而AI晶片即使短期依賴美國,然而中國本土企業如華為、中芯國際、寒武紀、海光等已具備相當的自研與本土化替代能力。
從技術結構看,美國晶片制裁確實對中國AI訓練產業造成阻力,但也激發了中國以「數學補物理」、「架構補製程」、「集群計算補單晶片」等方式的替代創新。
華為創辦人任正非就在6月10日於《人民日報》刊登專訪中直言,單晶片中國還落後美國一代,能用集群達到相近效能。
他的這番話,外界普遍視為中國對美國晶片禁令的「戰略釋放」:晶片不再是中國經貿談判的急迫籌碼。
任正非揭示中國科技戰略轉向
任正非的談話可說是這場博弈的「風向球」。他指出,華為會用數學方法補償物理的差距,也會透過非摩爾定律的邏輯架構實現高效能。
話語的邏輯背後代表著中國在硬體層面,已不必、也無須再急於盲目追逐先進製程,而是尋求用軟體定義硬體的路線;用演算法、程式計算集群就能補齊上物理製程限制。
此外,他也強調開源地位,認為軟體領域未來「卡不住脖子的」,中國有信心用開放的技術體系滿足社會需求。
任正非這番話的真正含意恐怕是:即便H100、H20等AI晶片短期無法取得,中國仍有路徑維持發展動能。
他所傳達出的這層自信,也表現於中國官方與領導高層態度中。
近期,習近平與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通話時並未特別強調「技術封鎖」,而是用「消極舉措」來形容,並特別「點名」台灣,顯示地緣政治壓力之下,北京更關切的是地緣政治、區域安全和主導權。
談判的底線:不是晶片,而是戰略空間
從習近平所想、任正非所言來解讀,再觀察整體中美談判脈絡,可以發現北京真正關注的,絕僅非某一款晶片出口,而是能否突破整體高科技體系封鎖與孤立。
部分中國業內人士認為,如果要交換,晶片已不具「換牌價值」,除非是解禁極具價值的EUV曝光機這類核心設備,否則單一晶片鬆綁進口限制對於中國而言已算「可有可無」。
此外,有部分中國政策圈意見認為,若要在談判中放寬稀土出口,應搭配美方對台立場有所表態或讓步。這一觀點,亦與習近平與川普通話中強調的「核心利益」呼應。也就是說,當前中美談判的底線,不只是科技層面的互惠,更涉及到地緣戰略與政治利益平衡。
中美貿易框架已形成 但仍多卡點
從倫敦談判已初步結束來看,雙方確實在貿易架構方面有一定共識,然而,晶片、半導體供應鏈與AI等高技術領域仍屬禁區。在拜登(Joe Biden)政府收緊對中高階晶片出口限制時期,中國已然開始轉向自主研發與內需循環升級。
這場晶片與稀土的攻防戰,表面看似技術與產能競爭,實則隱藏著制度模式、產業話語權與國際戰略的更深層博弈。
中國不再執著於「美方是否解禁某款晶片」,從任正非話語、到習近平發言,或許已能看出:中美科技冷戰已進入一個相對冷靜克制、但更為深水區的新階段。
責任編輯:何致中
- 中國對美解除晶片管制態度矛盾 批H20不環保又盼放行HBM出口
- 不甩外界看衰龍頭地位 SK海力士估2030年HBM市場年均增長30%
- 環球晶獲美國晶片法補助逾2億美元 擴產德州、密蘇里州產能
- 黃仁勳再赴白宮遊說川普 美國放行H20出口中國許可證
- 傳NVIDIA、超微與川普達成共識 中國AI晶片銷售15%上繳交換AI晶片解禁
- 英特爾陳立武將親赴白宮拜會川普 闡明立場化解疑慮
- 中芯CEO:China for China發酵 華虹產能亦吃緊
- Tesla傳喊卡Dojo項目 台廠誰嘴角上揚?
- 蘋果千億投資押注免稅金牌 三星4Q25愁更愁
- (獨家)中國太陽能再啟限價、限產禁令 全球報價亂套卻「跌無可跌」?
- 中芯:關稅影響營收不到1.3%
- 川普終止太陽能補助計畫 100萬弱勢家庭面臨衝擊
- 日美關稅鬧烏龍 美確認終止「疊加15%」並下調汽車關稅
- 英特爾陳立武陷內憂外患 CEO職位岌岌可危
- 川普揚言半導體重稅 歐盟輸美仍享15%上限
- 川普100%半導體關稅 估對中芯、華虹潛在影響不大
- 中芯國際2Q25淨利年減19.5% 擴產與成本壓力激增
- 美國晶片關稅與蘋果在美採購衝擊 Sony坦言短期無法在美生產
- 川普喊話100%關稅適得其反 美國爆發二次晶片荒成最壞結果
- 川普罕見施壓陳立武立即辭任英特爾CEO 中國投資背景恐惹華府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