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論:川普一週數變 關稅新核戰五大層面解讀 智慧應用 影音
中華電信
TECHForum

導論:川普一週數變 關稅新核戰五大層面解讀

  • 王君毅評析

面對川普關稅政策一周數變,有五大層面解讀可參考。李建樑攝
面對川普關稅政策一周數變,有五大層面解讀可參考。李建樑攝

前言

川普政府所拋出的關稅政策一週數變,市場仍蔓延高度不確定性。

美國海關才剛在CSMS平台上公布,將針對NB、手機、平板電腦、處理器等20條商編HTS下的商品進行關稅豁免,台廠看似獲得喘息空間。

然美國商務部長Howard Lutnick隨後表示,上述免除關稅產品只是暫時,未來將以新提出的「廣義」半導體關稅課稅基準,對上述產品關稅再行調整,以達產業回流美國、提高美國製造,且預估在1.5~2個月內定案。

礙於諸多限制與因素,美國製造絕非一蹴可幾,加上關稅變動對經濟、產業發展無益,政策不確定性也將拖緩業者投資,加深市場對經濟下行的憂鬱。

但產業並無悲觀權利,近期美國關稅陰晴反覆成常態,如何對關稅議題時刻檢視、謹慎應對且提出縝密的方案,仍是企業能否持盈保泰的良方。以下就近期市場需留意的關稅「五大層面課題」分析。

中國的對應

眾所皆知,美方此次操控關稅議題,中國的對應成全球焦點,由於台廠在中國投資布局長期且深厚,因此中國受到影響,台廠同樣難置身事外。

短期內中國的世界製造工廠地位難以撼動,但美方防堵壓力亦難以消除,在當地業者產品輸美的比重將銳減,同時關稅議題短期無解情況下,除須留意中國內需市場波動與變化外,若產線無法於一時三刻搬遷,如何透過創新改善營運體質,同時擴大「非美市場」客戶開發,成為在中國投資業者得加速應變之處。

產業的遷移與訂單的輪動

此次台廠輸美的主要商品包括資通訊、網通等獲得暫時關稅豁免,衡量美國業者利益,預估後續關稅再變化機率不高,且一線EMS廠全球布局成熟,預估對應美國關稅變動也已有較充裕準備。

但台廠輸美包括藍牙耳機、智慧音響等穿戴裝置,以及遊戲主機、伺服器機殼、主機板等,在中國製造將比其他地區製造需多承擔的關稅值從20%起跳。

對大型業者而言,如何善用既有全球化布局進行產線重新配置,以保有對美國關稅變動的韌性,將是需要提前準備的項目。

另外,台廠全球布局較中系業者縝密,關稅衝擊是否驅動新一波轉單,亦值得觀察。

洗產地監管的衝擊

對等關稅影響下,各國防堵「洗產地」意識與規範提高,但同時,歐洲市場也可能出現低價商品傾銷潮。

如此,在業者積極尋求新出海口當下,除航運業者可望受惠,電商平台業者既有營運板塊恐因此出現波動外,其實對全球製造商業者百害無一利,「美國製造」對消費市場而言也將同步受創。

美國以關稅逼迫中國,以此增加稅收同時促成製造業返美一事,恐是躁進且徒勞無功,陪葬的也是全球經濟。

事實上對美國而言,倘若美國製造是重要戰略布局項目,直覺聯想,其該作的反而該師法中國、台灣、東南亞等國的作法,除透過租稅減免、獎勵措施等作為招商誘因外,如在美國成立「進口加工出口區」、「科學園區」等,同時初期對從業人員進行減稅、薪資補貼等,都比走關稅險棋來逼迫國家或業者就範有利。

半導體關稅

對等關稅下一波的焦點,在半導體領域如何收取。

目前看來,台積電先進製程業務寡佔,向台積抽高額關稅的實質意義相當低,但須留意是否對5奈米製程以上的半導體元件抽取額外關稅,同時以此做為終端產品入美的新關稅依據。

台美關稅談判

台灣年均外銷總額約達4,000億美元餘,其中銷往美國市場佔比達近23.4%,依府院說法,如果美國最終對台仍提出不利的對等關稅,雖有害台灣整體經濟發展,但台灣產業韌性已存,應仍可對應。

但須注意的是,台灣已與美國進行首輪關稅談判,依政院說法,主要聚焦在台美對等關稅、非關稅貿易障礙、出口管制等項目進行意見交流,目前台灣市場對於諸如開放汽車零關稅等議題有諸多討論,屆時最終變動情況為何,也是廠商應持續關注。

小結

最後,若納入半導體與台、美、中貿易討論,2024年台灣對美國出口金額為近1,114億美元,年增率達46%,與資通訊產業驅動,以及台積電等半導體相關輸美增加有關。

另台灣對中港出口額則逐年衰退,但2024年總額仍達1,506億美元,為台第一大出口地區,依經濟部統計,積體電路為主要項目,另加總記憶體、液晶模組等,已佔近50%比重。

中、美、台貿易依存度仍高,若中美持續無法在關稅議題上達成共識,無論最終誰贏,都必將對台產業發展形成一定的衝擊。

 
責任編輯:何致中

議題精選-川普關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