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entic AI引領企業轉型 聚焦智慧共創與產業升級 智慧應用 影音
D Book
231
Digikey microsite
DTtechmem

Agentic AI引領企業轉型 聚焦智慧共創與產業升級

  • 鄭茨云DIGITIMES企劃

GenAI技術大會邀集多位科技領袖代表,聚焦探討生成式AI在產業轉型中的技術演進與應用落地關鍵轉折點。DIGITIMES攝
GenAI技術大會邀集多位科技領袖代表,聚焦探討生成式AI在產業轉型中的技術演進與應用落地關鍵轉折點。DIGITIMES攝

隨著大型語言模型演進、運算效能飛躍、多模態技術日趨成熟,生成式AI不僅能強化整體營運效率,更加速智慧製造、精準醫療、金融科技等關鍵產業的革新,推動嶄新商業模式與價值創造。DIGITIMES日前舉辦「智慧共創AI永續–串聯產業生態,推動價值轉型升級」生成式AI技術大會,邀請多位專家到場分享最新資訊,協助台灣產業掌握最新技術與趨勢。

DIGITIMES暨IC之音董事長黃欽勇表示,2026年AI和半導體依然是最重要的關鍵議題,在全球積極發展AI技術浪潮下,台灣能否勝出關鍵在於是否可善用在全球半導體製造的獨特優勢和「無害夥伴」的國際定位,並將過往製造思維轉變為強調「共創」與「差異化」的策略性角色。尤其政府或產業依然需要大力投資在資料研究與新興AI應用,才能在AI時代中取得有利地位。

DIGITIMES暨IC之音董事長黃欽勇表示在全球積極發展AI技術浪潮下,台灣能否勝出關鍵在於是否可善用在全球半導體製造的獨特優勢和「無害夥伴」的國際定位。DIGITIMES攝

DIGITIMES暨IC之音董事長黃欽勇表示在全球積極發展AI技術浪潮下,台灣能否勝出關鍵在於是否可善用在全球半導體製造的獨特優勢和「無害夥伴」的國際定位。DIGITIMES攝

聯發科技企業策略與前瞻技術資深處長梁伯嵩於會中分享「AI運算架構與Agentic AI演進趨勢」。DIGITIMES攝

聯發科技企業策略與前瞻技術資深處長梁伯嵩於會中分享「AI運算架構與Agentic AI演進趨勢」。DIGITIMES攝

台達研究院運用RAG技術結合「資料檢索 + LLM」,以公司內部資料搭配外部知識庫,打造CHEK企業級知識管理系統,具備絕佳準確性、可解釋性,並降低幻覺風險。DIGITIMES攝

台達研究院運用RAG技術結合「資料檢索 + LLM」,以公司內部資料搭配外部知識庫,打造CHEK企業級知識管理系統,具備絕佳準確性、可解釋性,並降低幻覺風險。DIGITIMES攝

參數科技台灣資深解決方案顧問經理郭育良指出,AI在能處理重複性的任務之外,更能深入分析複雜資料、預測潛在問題、加速創新設計,並確保敏感資料的安全。DIGITIMES攝

參數科技台灣資深解決方案顧問經理郭育良指出,AI在能處理重複性的任務之外,更能深入分析複雜資料、預測潛在問題、加速創新設計,並確保敏感資料的安全。DIGITIMES攝

AWS生成式AI資深商務推展經理楊書維於會中分享AWS在Agentic AI的最新發展。DIGITIMES攝

AWS生成式AI資深商務推展經理楊書維於會中分享AWS在Agentic AI的最新發展。DIGITIMES攝

Red Hat推出以五大支柱為核心的AI 解決方案,為企業提供一個開放、靈活、高效且可信賴的平台,滿足AI模型開發、部署與應用,進而在混合雲環境發揮潛力。DIGITIMES攝

Red Hat推出以五大支柱為核心的AI 解決方案,為企業提供一個開放、靈活、高效且可信賴的平台,滿足AI模型開發、部署與應用,進而在混合雲環境發揮潛力。DIGITIMES攝

F5為協助企業克服AI應用的三重安全挑戰,推出F5 AI Gateway具備優化效能、可觀察性和保護功能等三大特色,可降低總體成本支出,顯著提升使用者體驗。DIGITIMES攝

F5為協助企業克服AI應用的三重安全挑戰,推出F5 AI Gateway具備優化效能、可觀察性和保護功能等三大特色,可降低總體成本支出,顯著提升使用者體驗。DIGITIMES攝

DEEPX Strategy Director Bum Seok Ko指出,現今AI部署過程中正面臨「功耗與散熱管理」、「效能與準確性」、「成本效益」、「易用性與客製化」、「可靠性」等五大挑戰。DIGITIMES攝

DEEPX Strategy Director Bum Seok Ko指出,現今AI部署過程中正面臨「功耗與散熱管理」、「效能與準確性」、「成本效益」、「易用性與客製化」、「可靠性」等五大挑戰。DIGITIMES攝

DIGITIMES研究中心分析師黃耀漢表示,市場的巨大潛力正驅動著技術不斷突破,讓Agentic AI能更廣泛地被企業和個人運用。DIGITIMES攝

DIGITIMES研究中心分析師黃耀漢表示,市場的巨大潛力正驅動著技術不斷突破,讓Agentic AI能更廣泛地被企業和個人運用。DIGITIMES攝

叡揚iota C.ai對話服務平台支援雲端、地端部等模式,並整合TAIDE、Gemma、Llama、Azure OpenAI、Gemini、Mistral、Claude等多種大語言模型,助企業實現數位轉型與智慧升級。DIGITIMES攝

叡揚iota C.ai對話服務平台支援雲端、地端部等模式,並整合TAIDE、Gemma、Llama、Azure OpenAI、Gemini、Mistral、Claude等多種大語言模型,助企業實現數位轉型與智慧升級。DIGITIMES攝

艾飛思專注於發展AI相關應用的硬體與模擬測試技術,可為電子產品、硬體廠商提供完整的硬體測試與模擬解決方案,確保AI晶片能在資料中心發揮最大效益。DIGITIMES攝

艾飛思專注於發展AI相關應用的硬體與模擬測試技術,可為電子產品、硬體廠商提供完整的硬體測試與模擬解決方案,確保AI晶片能在資料中心發揮最大效益。DIGITIMES攝

玳能科技提供一系列以AI為核心的解決方案,如APS先進規劃與排程管理系統可透過整合客戶的生產管理系統,將工具、物料、庫存和設備協同管理,提升排產效率與訂單準時性。DIGITIMES攝

玳能科技提供一系列以AI為核心的解決方案,如APS先進規劃與排程管理系統可透過整合客戶的生產管理系統,將工具、物料、庫存和設備協同管理,提升排產效率與訂單準時性。DIGITIMES攝

Seasalt.AI Principal Business Development Manager Shao Ho於會中展示該公司所開發的語音生態系AI企業解決方案,專注於利用語音技術來強化企業營運效率、決策自動化及創造顧客價值。DIGITIMES攝

Seasalt.AI Principal Business Development Manager Shao Ho於會中展示該公司所開發的語音生態系AI企業解決方案,專注於利用語音技術來強化企業營運效率、決策自動化及創造顧客價值。DIGITIMES攝

律果科技執行長陳啟桐於會中分享法務工作所面臨的痛點與對應的生成式AI解決方案。DIGITIMES攝

律果科技執行長陳啟桐於會中分享法務工作所面臨的痛點與對應的生成式AI解決方案。DIGITIMES攝

百威雷科技業務總監邢育凱於會中展示該公司所開發的AI人機整合作業平台,以AI視覺技術為核心驅動,協助製造產線全面升級。DIGITIMES攝

百威雷科技業務總監邢育凱於會中展示該公司所開發的AI人機整合作業平台,以AI視覺技術為核心驅動,協助製造產線全面升級。DIGITIMES攝

啓碁科技Smart Vertical Services事業處處長曹孝櫟在座談中表示,面對AI浪潮來襲,建議企業從「改變心態」、「從小做起」、「資料」三大面向面對挑戰。DIGITIMES攝

啓碁科技Smart Vertical Services事業處處長曹孝櫟在座談中表示,面對AI浪潮來襲,建議企業從「改變心態」、「從小做起」、「資料」三大面向面對挑戰。DIGITIMES攝

DigiKey能針對不同產業用戶,提供數百萬款電子元件到一整套解決方案,在豐富庫存、快速出貨等優勢之外,更能在產品設計、生產等環節中提供技術支援服務,助夥伴加速創新。DIGITIMES攝

DigiKey能針對不同產業用戶,提供數百萬款電子元件到一整套解決方案,在豐富庫存、快速出貨等優勢之外,更能在產品設計、生產等環節中提供技術支援服務,助夥伴加速創新。DIGITIMES攝

聯發科技企業策略與前瞻技術資深處長梁伯嵩指出,近來最熱門的AI代理(AI Agent),是以大語言模型為核心,並賦予記憶能力、規劃能力、工具使用、以及執行各種行動的能力而成。這代表AI不再僅是單純的回答問題,而是能夠像專業人士一樣,利用工具、制定計畫並付諸實踐。

現今AI代理並可透過推論時期運算,具備多輪思考與自我驗證能力,大幅提升其數學能力和邏輯推理表現。在未來並可透過大量AI代理的合作,形成基於人工智慧的生態體系(AI-based Ecosystem),提供更成熟的智慧能力,創造更多元便捷的AI功能,提升人類社會整體的生產力。

AI代理人位居2025十大新興科技首位  解決80%常見問題

AI代理人具備獨立執行複雜任務的能力,如自主分析目標、規劃步驟、甚至與外部環境互動,進而來完成多個任務,儼然成為目前最受關注的AI應用。因此,Gartner不僅將AI代理人列為2025十大新興科技首位,且預測2029年將在無需人工干預的情況下,自主解決80%常見客戶服務問題,從而將營運成本降低30%。

台達研究院研發副理陳鴻元指出,儘管大型語言模型(LLM)能力強大且擅長回答問題,但都是基於網路上的公開資料進行學習和回答,卻無法回答企業內部的專有規則或知識性問題。

所以我們在打造CHEK企業級知識管理系統時,即運用「RAG」技術透過「資料檢索 + LLM」結合,讓模型能引用外部知識庫回答問題,提升準確性、可解釋性,並降低幻覺風險。最終,CHEK順利克服通用LLM限制並處理企業資料的複雜性,達成將AI應用於內部知識管理的目標。

「台灣製造業大多以OEM/ODM業務為主,通常將不同客戶資料存放在共同的,AI技術可幫助企業辨識互相衝突或不允許引用的資料。事實上,AI可在製造和設計領域扮演數位智慧助理,在能處理重複性的任務之外,更能深入分析複雜資料、預測潛在問題、加速創新設計,並確保敏感資料的安全。」參數科技台灣資深解決方案顧問經理郭育良解釋:「參數科技也已經將AI技術融入3D設計和設計資料管理等產品之中,提供3D設計中的虛擬化與模擬化功能,是台灣企業不可或缺的理想方案。」

Agentic AI崛起 三大關鍵技術加持

近幾年Agentic AI能快速在企業中落地,主要歸因於「模型的成熟」、「工具的發展」、「框架的成熟」等三個關鍵技術要素,改變建構、部署和互動方式,進而大幅改變企業應用的方式。特別是透過「訓練模型」協助,企業可針對輸出方式和「產業知識」進行更深度的應用,進而能滿足多元場域應用需求。

AWS生成式AI資深商務推展經理楊書維表示,Amazon Bedrock正是為建置與部署生成式AI應用平台,讓企業可加快部署Agentic AI服務,加速推動AI專案。首先是提供Amazon Nova模型等多元基礎模型選項,使用者能根據需求選擇最適合的模型。

其次,則是支援模型微調功能,以及快速建立RAG機制,讓模型能更深度地應用於特定產業知識和輸出方式。最後,則是內建完整的安全性、隱私和可靠性,並提供Guardrails護欄功能,確保系統在執行時符合負責任AI的安全規範。

Red Hat資深解決方案架構師林嘉彥指出,儘管企業正加速推動AI專案,仍同時面臨「成本過高」、「缺乏可擴展的基礎架構」「IT與LOB之間協調不力」、「缺乏工具和技能」等問題,以至於專案遲遲無法落地。總結來說,紅帽AI解決方案以五大支柱為核心策略,提供一個開放、靈活、高效且可信賴的平台,從模型開發到部署和管理,協調、優化和規模化整個AI生命週期,致力於在混合雲環境中助企業充分發揮AI潛力。

「隨著AI應用普及,企業正暴露於前所未見的攻擊手法與資安挑戰之中,面臨Web、API到AI等新一代AI應用的三重安全挑戰。F5 AI Gateway可助企業整合應用、API和大型語言模型之間互動,推動更廣泛的AI採用。這款強大容器化解決方案具備優化效能、可觀察性和保護功能等三大特色,可降低總體成本支出,顯著提升使用者體驗。」F5台灣區技術顧問范茗閎解釋:「F5 Application Delivery and Security Platform,整合當前的獨立解決方案以滿足關鍵需求,例如高效能負載平衡、多雲網路、完整的Web應用和API安全以及AI閘道功能。」

DEEPX Strategy Director Bum Seok Ko提到,現今AI部署過程中正面臨「功耗與散熱管理」、「效能與準確性」、「成本效益」、「易用性與客製化」、「可靠性」等五大挑戰,DEEPX解決方案正是為此而生。

DEEPX晶片相較於Nvidia Jetson系列晶片,提供20倍FPS/W效能,且功耗通常低於5瓦。而DEEPX晶片成本約為Nvidia Jetson系列10%,代表可節省94%以上總體擁有成本,自然是企業部署Agentic AI服務、推動邊緣運算的最佳選擇。

值得一提的是,DEEPX提供隨插即用功能,與最先進的AI模型高度相容提供針對各種應用情境所需的方案,搭配SDK開發工具,自然能加快專案開發速度。

Agentic AI融合兩大功能  滿足企業多元需求

現今企業積極發展的Agentic AI,是AI 代理(AI Agent)和自主代理(Autonomous Agent)結合而成,其中AI代理可視為單一程序的自動化軟體,用於完成簡單步驟的任務,自主代理可視為複雜流程的自動化系統,用於達成複雜流程的目標。

Agentic AI的發展就像一支訓練有素的專業團隊,每個成員(AI代理)都專精於特定任務,而自主代理則是能統合協調這些成員的總指揮。

DIGITIMES研究中心分析師黃耀漢指出,過去傳統自動化像是用一堆獨立運作的機器,每台只能做單一、固定的動作;現在透過像MCP和A2A這樣的「通訊協議」,不僅能更聰明地理解人類指令,還能彼此協作、學習成長,共同完成更複雜的任務。雖然資訊安全和硬體成本像是進入門檻,但市場的巨大潛力正驅動著技術不斷突破,讓Agentic AI能更廣泛地被企業和個人運用。

叡揚資訊知識長李政權表示根據研究報告指出,企業導入AI應用主要目標分成降低人力成本、提升產品或服務的效率、提升企業內部行政流程效率、透過數據洞察提供決策建議、透過數據分析提升客戶服務品質等。

叡揚資訊投入AI領域多年,致力協助企業將AI應用在對的場域,以符合不同企業與工作情境的需求。如叡揚推出的iota C.ai對話服務平台,在提供雲端和地端部署等模式之外,也可整合TAIDE、Gemma、Llama、Azure OpenAI、Gemini、Mistral、Claude等多種大語言模型,助企業實現數位轉型與智慧升級。

「AI運算涉及龐大的資料量,因此需要能提供極高頻寬的PCIe,加快資料交換速度,以供AI模型訓練和推論服務,所以現今NVIDIA、AMD等主要AI晶片供應商,都是以PCIe卡提供解決方案,以便可安裝在AI伺服器上。而新一代PCIe 8.0規範更已發表,可望持續提升資料傳輸速度。」艾飛思科技執行長沈忠榮解釋:「艾飛思專注於發展AI相關應用的硬體與模擬測試技術,可為電子產品、硬體廠商提供所需的硬體測試與模擬解決方案,確保AI晶片能在資料中心發揮最大效益。我們也曾參與AMD最新Venus平台公版測試,這正足以證明技術能力與經驗深受肯定。」

台灣玳能科技Solution部門副總經理曹杞龍指出,玳能科技認爲AI已是一項商業決策,我們致力協助企業精準導入AI解決方案,以確保每一分投入都能帶來可衡量的回報與價值,所以投資回收期通常設定在1年以內,最好是6個月以內能達成目標。我們可提供一系列以AI為核心的解決方案,特別是在智慧辦公、智慧能源和智慧工廠等三大領域深受用戶肯定。以APS先進規劃與排程管理系統為例,透過自行開發 AI 演算法整合生產管理系統(MES),能將工具、物料、庫存和設備協同管理,以提升排產效率與訂單準時性。

Agentic AI市場規模大  吸引各方搶進

儘管企業推動Agentic AI專案過程中,通常會面臨資訊安全、硬體門檻、市場複雜性等挑戰,但由於對整體競爭力、員工效率帶來極大幫助,所以也帶動專案成長速度。根據研究報告指出,全球Agentic AI市場規模正持續快速成長,預計2030年將達到503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約為45%,也吸引各界積極投入搶攻此商機。

Seasalt.AI Principal Business Development Manager Shao Ho指出,Seasalt.AI觀察到現今企業正面臨「會議時間過長與效率低下」、「會議內容未被資產化與追蹤等痛點,所以推出一套語音生態系AI企業解決方案,專注於利用語音技術來強化企業營運效率、決策自動化及創造顧客價值。此方案採用我們自行研發的CVOCE核心技術,主要支援繁體中文、英文和台語的關鍵字詞及地方方言的混合辨識,並提供多項功能。如在會議知識管理部分,可在會議結束後3至5分鐘內自動寄送簡單的會議摘要至電子郵件信箱,並支援線上編輯與權限設定,提高討論品質,並將會議內容知識庫化,進而達到提高會議效率。

「傳統法務工作仰賴人工和紙本作業方式,因而面臨管理風險、稽核風險和法律風險等三大類型的痛點。」律果科技執行長陳啟桐解釋到。「律果科技提供一站式生成式AI法律工作流程管理平台,將法律工作的整個生命週期數位化,從文件起草、審批、談判、簽署、履約、歸檔到調閱和風控,全部都可在此一站式平台中完成,自然能大幅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與風險。至於生成式AI法務助理服務部分,我們還提供AI生成法律文件草稿功能,支援生成各式法律文件,如合約、申請書、切結書等,並支援多國語言和長文本等,企業可自訂內部合約範本,在藉由AI生成文件,能達到降低人力負擔與提高效率。」

百威雷科技業務總監邢育凱指出,儘管傳統製造業已對機器、材料和環境等問題採用良好解決方案,但超過60%的製造錯誤仍與人員相關,關鍵在於人員操作規範、SOP合規性等方面存在盲點。PowerArena HOP人因作業平台以AI視覺技術為核心驅動,旨在將製造產線全面升級,提供數位工站、AI線平衡、AI防錯防呆等機制,可解決製造業中超過60%與人員相關的錯誤。此平台已整合大型語言模型,讓用戶能快速查詢產線狀態與生成報告,以及引導企業啟動PDCA循環流程,達到持續改善的目的。

在議程最後的座談討論「GenAI and Agentic AI Landing: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當中,擔任主持人的工研院南分院科技產業發展組專案組長黃建智指出,AI快速發展已改變過往對AI模型訓練方式,即使資料量不大也能有很好的學習效果,甚至未來可能發展出自我學習的能力。如同人類從小學到大學,可能自主解決新問題,並生成新的生產參數或調整方式。

受邀擔任與談人的啓碁科技Smart Vertical Services事業處處長曹孝櫟表示,面對AI浪潮來襲,建議企業從三大面向面對挑戰,首先是「改變心態」,企業上、下必須同心,且對AI帶來改變有根本認識。第二點是「從小做起」,從一個明確的目標開始。第三點是「資料」,資料是經驗、智慧的來源。目前法律、財務、人資等將是AI最先落地的領域,因為這些領域具有共通性。台灣供應鏈應從單純硬體製造轉向提供軟硬體整合的解決方案,才能應對這場顛覆性的變革,進而在未來競爭中生存。

生成式AI與Agentic AI不再只是技術想像,而是正逐步落地於製造、醫療、金融、法務等多元領域。台灣若能結合半導體優勢與跨界合作思維,並善用「共創」策略,不僅能提升國際競爭力,更能在全球AI浪潮中取得領先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