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攻全球5000億美元銀髮樂齡商機長庚大學扮演產官學研交流平台
隨著全球高齡人口比例持續攀升,銀髮照護服務與創新產品需求快速成長。根據 Business Research Insights報告指出,2024年全球銀髮經濟市場規模達 2,753億美元,預估至2033年將突破5,454億美元。為促進樂齡照護技術發展與產學合作,協助台灣產業掌握高齡化所帶來的龐大商機,長庚大學於7月4日舉辦「樂齡照護銀光商機技術媒合會」,邀集產業、公協會及學界多位專家共同探討未來市場趨勢與技術應用。
長庚大學技術合作處技合長陳敬勳指出,隨著先進國家逐步邁入高齡化社會,樂齡照護已成為全球關注的重要議題。長庚大學早在多年前即投入長照與高齡照顧領域,目前已累積豐碩成果。若長者的身體更健康時,自然有助於減少臥床年限,降低家庭、社會成本等支出,讓家庭成員更沒有負擔。
長庚大學也觀察到市場對健康管理的高度需求,並透過醫學院、工學院、管理學院與智慧運算學院等四大學院跨域合作,開發多項照護方案。陳敬勳進一步表示,未來將持續推廣研發成果至產業端,為長者打造更便捷、安心的生活環境
降低護理負擔、提升照護品質 帶動醫療資訊蓬勃發展
根據國發會統計,台灣於2018年正式邁入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佔比超過 14%,預估2025年將突破 20%,進入超高齡社會。雖然健保制度備受國際肯定,然而護理人力短缺問題日益嚴峻,目前台灣夜班護病比達1:13-15,遠高於國際標準1:8-10,嚴重影響照護品質與護理師負荷。
為解決人力瓶頸,全球愈來愈多企業投入智慧醫療科技研發,透過數位化與自動化設備,減輕護理人員負擔、提升整體照護效率。
長庚大學電機系教授兼工學院副院長張永華指出,現今護理師在處理尿袋過程中,面臨耗時、風險高等四大挑戰。為此,我們推出全自動多功能尿液處理系統,具備「降低人力負擔」、「尿液數據分析」、「符合臨床需求」等三大特色,是紓解臨床場域實際照護負擔的解決方案,適用於ICU、長照機構等高需求場域。
嘉碩生醫電子新事業處處長劉思恒則指出,面對高齡者對於住院的排斥,居家照護需求日增,因此推出可結合智慧照護床墊的「艾普定免疫定量分析儀」與家用版設備,提供在宅醫療的即時檢測功能,也可應用於亞健康族群的血脂健康管理,及早偵測健康風險,減少醫療負擔。
善用智慧量測設備 掌握照護健康狀況
預估2025年台灣65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456萬人,銀髮市場至2030年更將突破3兆元規模。若再加計約123萬身心障礙人口,對健康促進與照護服務的需求勢必大幅攀升。在人力資源有限與少子化衝擊下,透過智慧科技補足照護缺口,成為實現高品質長照的關鍵。
長庚大學早療所教授程欣儀表示,該校團隊研發的「智能球動作評量系統」可藉由分析長者拍動球的過程,評估其平衡力、協調性與反應力。「透過此一整合式管理平台,學校與照護機構可即時掌握被照護者的身體狀況,廣泛應用於教育、復健及長照場域。」
長庚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兼系主任謝萬雲指出,團隊是從使用者需求為核心打造合適的銀髮科技解決方案,進而架構一個整合產官學醫的合作平台,全力推動長照創新。我們非常歡迎長照機構、社區中心導入使用,更希望能與ICT、復健設備業者共創應用。
長庚大學物理治療系鄭智修則表示,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高齡者可透過日常生活活動,達到改善肌力、平衡等能力,進而提升移動能力與自主性,有助於降低跌倒風險。而長庚大學開發的負重式倒退行走訓練平台,經過臨床實驗證明大約經過八周訓練即能明顯改善高齡者的活動力,我們也希望能與更多照護機構合作。
活用認知訓練系統 延緩失智與衰退風險
失智症是高齡社會另一重大挑戰。根據統計,台灣每年失智照護與醫療支出高達新台幣2,097億元,佔GDP的1.2%。若能透過系統化的認知訓練,有助於延緩大腦功能退化、預防失智症發生。
長庚大學職能治療學系副教授莊宜靜指出,我們設計的田園教練虛擬實境認知訓練系統,是要讓長者身歷其境於生活化園藝活動情境中,增加參與訓練之動機。這套融入休閒活動認知訓練方式,提升長者的基本與進階認知功能,如注意力、處理速度能力、視覺空間、工作記憶力、計算能力等,進而達到降低認知衰退問題,避免發生失智症的問題。
長庚大學生物醫學研究所教授鄭美玲說,肌少症是高齡族群常見問題,往往與營養不良、活動量不足及慢性病有關,改善方法則是從「肌肉訓練」、「營養治療」等兩大面向進行。我們在國發會計畫補助下成立「台灣代謝體技術研究及應用產業聯盟」,希望能與各產業或單位攜手合作,共同探索精準營養與代謝體學之應用合作機會。
在全球銀髮經濟快速成長的趨勢下,長庚大學積極發揮產學橋梁角色,整合前瞻研發與臨床實務,推動銀髮科技與創新服務發展。未來將持續鏈結產官學研各界力量,助力台灣成為全球高齡化挑戰中樂齡科技的創新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