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椽真:晶創台灣方案即將上路 如何吸納全球人才?| 中國EV明年淘汰賽更激烈?
早安。
美鎖中禁令加劇,AI GPU需求熱度不減反升,其中,超微MI300系列2024年出貨約達30萬~40萬顆,最大客戶為微軟、Google,若非受限台積電CoWoS產能短缺及NVIDIA早已預訂逾4成產能,超微出貨可望再上修。
FT.com刊登了一篇探討台積電海外擴廠的長文,裡面提到了台積電亞利桑那廠可能面臨的文化問題。文內受訪的亞歷桑納州立大學工程系學生表示,從一些學長姊的經驗得知,在台積電工作的特色是工時長,同時也不容易請假,比較希望員工「聽話乖乖做事」,雖然這算是亞洲文化的特色,但若台積電在美國想要更吸引人才,可能得參考英特爾。受訪的台積電員工也表示,日本擴廠順利很多,因為文化比較相近;而預期德國廠的問題還會比美國廠更困難好幾倍,挑戰更大。
以下是今日5則科技供應鏈重點新聞摘要:
全球地緣政治緊張又高通膨,中東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杜拜卻無感。宏碁中東總經理Michele Montecchio指出,近期戰事無礙中東PC市場,2023年全球PC衰退,宏碁中東仍持續成長。杜拜重要消費電子通路SharafDG執行長Nilesh Khalkho指出,2024上半年杜拜PC市場估仍會續漲。
地緣政治加上高通膨、高利率環境,被視為消費電子2023年的最大黑天鵝,然以觀光貿易為主的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消費動能未受到影響,28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 28,11月30日~12月12日在杜拜舉行,更為當地帶來更多的觀光人潮。
通膨陰影籠罩全球,直接影響手機市場過去2~3年銷售疲軟,也造成CMOS影像感測器(CIS)組件、鏡頭需求下滑。然自2023年第3季後半,供應鏈業者已見東南亞、南美及非洲等新興市場景氣逐漸復甦,外界關心的中國市場,也在2023年第4季前半有回溫跡象。
而根據研究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統計, 2023年10月全球智慧型手機銷售年增5%,扭轉過去連續27個月跌勢,預期需求將持續推動第4季銷售成長,且未來幾季市況繼續復甦,手機供應鏈營運可望迎來生機。
歲末年終,中國車企又掀起新一輪價格戰。進入2023年最末月才短短幾天,包括比亞迪王朝及海洋、長安汽車、零跑汽車、一汽豐田、一汽大眾及哪吒等品牌相繼宣布降價,百度極越也首度加入戰局。近日,共計約10家中國車企宣布新一輪降價。
吉利和百度合作的造車項目「極越01」才於10月底上市,僅1個月就啟動大幅降價,在業內十分罕見,也顯示目前中國車市內部競爭激烈。
2030年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是台灣邁向2050淨零碳排的重要一步,為此,台灣產官學各界都投入其中。而針對電動大客車的國產化部分,中興巴士董事長呂奇龍在5日舉行的「電動大客車智慧充電服務成果發表」表示,目前最大的挑戰在於馬達與電池;首都客運總經理李建文則表示,台灣國產電巴將回歸市場機制,有助於整體產業發展。
在近期開幕的2023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 28)中,揭露自從2015年多國簽訂巴黎協定後,目前繳出的成績遠低於及格線。交通部預定,2030年市區公車、公務車將全面電動化。
國科會聯手跨部會的「晶片驅動台灣產業創新方案」(晶創台灣方案)即將於2024年1月開始實施。台灣IC設計業者表示,半導體發展最重要的是人才,希望藉由該方案強化台灣培育環境,吸引人才投入半導體產業。
根據政府相關資料,「晶創台灣方案」實施第1年由國科會出新台幣59.7億元、經濟部新台幣52.8億元,其他相關部會如教育部、數位部、衛福部、農業部及國發會合計出新台幣7.5億元。
責任編輯:陳奭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