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論)折疊手機力拚晉升主流 從三星新品談起
品牌龍頭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於全球發表Galaxy Z系列新機,看似例行公事的新品發表會,卻是掀開了折疊手機市場競爭的新篇章。
對應Oppo、華為、Vivo、Google、小米、摩托羅拉(Motorola)等業者的強勢競爭,2025年三星折疊手機的經營布局,除了攸關其能否續穩坐銷售龍頭的位置外,另外的關鍵問題在於:
折疊手機在問世近6年的時間後,「能否」以及「如何」激發市場需求,而讓其真正成為高階手機的主流產品線,已到重要的轉折樞紐。
三星於2019年推出首款折疊機Galaxy Fold,開啟折疊手機的競爭序幕,伴隨更多業者推出產品搶市,已讓折疊手機的年出貨量,達近2,000萬支上下。
品牌力與研發力賽場 小眾但不可小覷
即便折疊手機仍屬小眾市場,但其實成為了手機業者展示研發肌力、提升品牌價值等所仰賴的產品線。
在手機市場飽和且滲透率已高的今日,業者在行銷資源的投放上,以宣揚折疊手機的操控體驗,替代產品性價比廣宣等的作法,看似又將更為高效且順理成章。
然而,必須正視的是,即使折疊手機還兼具大小螢幕切換、更易於拍照使用,並可同步執行多應用程式等特點,但另一方面,內螢幕的折痕、待機時間、厚度輕薄度等,仍是外界對折疊手機的主要詬病點。
此外,雖然折疊手機在即時語音翻譯、拍照等應用上較直立造型手機具備優勢,但缺乏專屬的殺手級應用,以及相對高昂的售價,亦續為影響其銷售普及的天然屏障,也是其市場規模遲遲無法成型的主要關鍵。
三星領跑折疊賽道 世界冠軍仍被緊咬
也因此,從三星的角度來看,雖然2025年折疊新品在硬體效能提升,厚度及重量的輕量化表現等方面持續進化,同時三星也藉由One UI、生成式AI替產品加值賦能;但攤開競品的規格、產品厚度與在手機影像處理等方面的表現,不難察覺,三星原先在折疊手機市場中所擁有的領先優勢,正逐步被拉近當中,這是三星不容忽視的警訊。
另一方面,折疊手機市場規模雖預期將持續擴大,但近3年市場成長性停滯,則是不爭事實,如何聯手拱大市場,亦仍有待眾業者共同努力。
若聚焦回台灣市場方面可得,除三星外,包括摩托羅拉、Vivo、Oppo等業者,亦已在市場推出折疊手機銷售。
其中,三星拿下最高的銷售佔比,然從整體市場需求來看,礙於市場滲透率已高、換機周期拉長等因素影響,讓2024年台灣折疊手機市場銷售量,較2023微幅下降約8%。
換機誘因浮現 折疊手機擁抱AI
至於折疊手機的使用與銷售狀況,手機業者表示,由於上下翻摺的手機售價較具優勢,市面上可選購的品項也較多,讓其為目前折疊手機的銷售主力,與左右翻摺的手機銷售比重約在7:3上下。
再以三星的Galaxy Z Fold 6與Flip 6系列折疊手機銷售分析,可得Fold系列手機以男性用戶使用居多,佔比超過70%以上,而Flip系列則以女性用戶為多,佔比超過60%;另三星折疊系列手機推出後,競品轉換率約達30%上下。
另外,生成式AI快速發展,成為消費者換機的主要誘因,以三星S25系列手機為例,用戶最偏好的AI功能,以搜尋圈、通話即時翻譯、翻譯助理、生成式相片編輯、音訊橡皮擦等為主,預料此應用趨勢也將同樣在折疊手機上複製發生。
至於在折疊手機晶片競爭、相關零組件供應鏈的狀況,請見DIGITIMES系列議題報導。
責任編輯:何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