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臨全球經濟變局TTD籲打造品牌價值將成台灣企業突圍利器
近期在全球供應鏈重組、匯率大幅波動等多重經濟環境壓力下,許多以出口為主的台灣企業正面臨嚴峻挑戰,業界估計整體成本可能增加25至40% ,對企業形成沉重負擔,不僅削弱出口競爭力,也壓縮品牌擴張空間。
在此環境下,台灣品牌若欲開拓海外市場,就必須同時應對高通膨導致的消費保守行為,以及成本結構改變所造成的利潤下降壓力;再加上還需要突破地理限制與宣傳管道的瓶頸,如何持續形塑品牌價值與形象,已成為「Made in Taiwan」邁向國際化的關鍵挑戰。
對此,全球領先的廣告科技公司The Trade Desk(TTD)呼籲台灣業者若能有意識地打造品牌,善用行銷科技及數據整合工具,便能有機會充分發揮預算效益與突破地域限制,強化企業國際影響力。
全球市場挑戰升溫 品牌價值成轉型突破口
面對經濟不確定性與行銷預算要更有效率的雙重考驗下,The Trade Desk台灣暨香港總經理顏任廷強調,在短期壓力下仍須持續進行品牌建設,方能在市場回溫時搶得先機。TTD 2025年5月的調查結果顯示,近四成美國消費者對價格敏感度提高,但智慧型手機、電腦與電視等3C產品仍持續為熱門商品,顯見台灣在科技製造領域仍具備商業機會,關鍵在於如何透過策略性的品牌曝光與深度溝通,將產品力轉化為長期品牌資產,進而讓消費者不只是看價格。
「打造品牌」的重要性早已形成各界共識。財團法人台灣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周霞麗指出,若要提升「MIT」國際影響力,須以產品實力為基礎,並同步建立清晰的品牌主張。凱度洞察台灣董事總經理王曉娟亦認同此觀點,她表示台灣企業欲成功跨足國際,應從「技術導向」轉為「品牌導向」,並透過一致性的品牌故事,與全球消費者建立情感連結。
TTD四大技術優勢 領航品牌全球化之路
回歸實際操作層面,針對不同預算規模的企業,顏任廷建議行銷布局應兼具彈性與精準性。預算充裕者可採全通路策略,搭配AI工具極大化曝光成效;資源有限者則善用數據鎖定正確受眾,靈活調整媒體採購策略,確保最高投資性價比。
The Trade Desk台灣事業發展總監錢斯銘則分享,台灣產品在全球市場的實力與競爭優勢毋庸置疑,關鍵在於如何將潛力轉化為實質的品牌影響力。TTD長期致力打造「開放、公正、客觀」的數位廣告生態,憑藉「多、快、準、好」四大技術優勢,成為品牌航向全球市場的最佳夥伴:
一、多,TTD擁有橫跨百餘國的全通路媒體資源,包括Netflix、Disney+、Spotify等串流平台,而其AI平台Kokai每秒可處理1,700萬次曝光機會,確保品牌觸及無遠弗屆。二、快,透過一站式平台,品牌能瞬間在各國啟動行銷,快速測試並找到全球市場的最佳成功模式。三、準,整合全球逾250家數據夥伴,包括 Walmart、Target等零售大廠,搭配品牌自有數據及Unified ID 2.0身分識別方案,實現對潛在客群的極致精準鎖定。四、好,深度整合媒體與數據,提升廣告品質與用戶體驗,為品牌積累珍貴的受眾洞察。
品牌航向世界:從行銷操作到國際影響力
當數位轉型成為共識,台灣品牌正積極運用行銷與廣告科技,探索向全球傳遞價值的最佳路徑,如 ViewSonic即可成為台灣企業的借鏡。近年積極推廣電競螢幕,精準鎖定高度黏著於串流平台與聯網電視的年輕消費族群,攜手TTD在多個市場展開跨平台廣告投放。
透過即時數據分析與彈性測試,ViewSonic不僅迅速優化在地策略,更將每次完整觀看成本(CPCV)壓低至業界平均的47%以下,顯著提升廣告效益,並成功導引大量潛在消費者至官網互動,也顯示出即使面臨預算限制,只要策略精準、工具得宜,台灣品牌依然能在全球市場穩健拓展。
此外,根據Givsly 5月研究顯示,超過六成的美國消費者在購物時,會優先選擇與自身價值觀契合的品牌 。意味企業須從「賣產品」轉向「說故事」,善用行銷科技深化品牌價值溝通,不僅能提升能見度,更能培養忠誠客群。
品牌端業者貿澤電子亞太區行銷暨企業發展副總裁田吉平亦認為,品牌不應被視為成本支出,而是企業永續成長的核心動能。「只要能善用科技與數據衡量成效,品牌投資將成為可掌握、可優化的企業資產。」
錢斯銘於交流中總結表示,TTD的使命不僅是提供技術平台,更是作為台灣品牌的全球成長夥伴。其將持續協助企業掌握市場脈動、整合多元資源,讓世界真正聽見台灣的聲音,見證「Made in Taiwan」轉型為「Brand from Taiwan」的華麗蛻變。